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1 抗菌材料及抗菌剂作用机理 | 第11-14页 |
1.1.1 无机抗菌剂 | 第11-12页 |
1.1.2 有机抗菌剂 | 第12-13页 |
1.1.3 天然抗菌剂 | 第13-14页 |
1.1.3.1 壳聚糖 | 第13页 |
1.1.3.2 细菌素 | 第13页 |
1.1.3.3 溶菌酶 | 第13-14页 |
1.1.3.4 植物精油 | 第14页 |
1.2 食品抗菌包装的实现方式 | 第14-16页 |
1.2.1 挥发型的抗菌包装 | 第14-15页 |
1.2.2 直接添加抗菌剂的包装材料 | 第15页 |
1.2.3 包覆或吸附型的抗菌包装 | 第15页 |
1.2.4 化学键合型的抗菌包装 | 第15-16页 |
1.2.5 本身具有抗菌作用的包装材料 | 第16页 |
1.3 国内外抗菌包装材料的应用实例 | 第16-18页 |
1.3.1 抗菌包装膜 | 第16-17页 |
1.3.2 抗菌纸 | 第17-18页 |
1.4 生菜及鲜切生菜 | 第18页 |
1.5 生菜采后生理 | 第18-19页 |
1.6 生菜采后保鲜贮藏技术 | 第19-20页 |
1.6.1 物理保鲜技术 | 第19-20页 |
1.6.2 化学保鲜技术 | 第20页 |
1.6.3 生物保鲜技术 | 第20页 |
1.7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第二章 基于肉桂精油的抗菌包装纸制备 | 第27-43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抗菌包装纸材料配方的选择 | 第27-29页 |
2.2.1 肉桂 | 第27-28页 |
2.2.2 纳米二氧化硅 | 第28页 |
2.2.3 普鲁兰多糖 | 第28页 |
2.2.4 魔芋葡甘聚糖 | 第28-29页 |
2.3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2.3.1 实验原料 | 第29页 |
2.3.2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2.3.3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2.3.4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2.3.4.1 混合菌悬液制备 | 第30页 |
2.3.4.2 抗菌包装纸涂膜液组分抑菌单因素实验 | 第30页 |
2.3.4.3 抗菌包装纸涂布正交实验 | 第30-31页 |
2.3.4.4 抗菌包装纸抑菌圈的测定 | 第31页 |
2.3.4.5 抗菌包装纸氧气透过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2.3.4.6 抗菌包装纸的感官评定 | 第32-33页 |
2.3.4.7 统计方法 | 第33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2.4.1 单因素实验 | 第33-35页 |
2.4.2 正交实验 | 第35-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第三章 抗菌包装纸物理性能及抑菌效果的研究 | 第43-57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3-51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3-44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3.2.3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44-51页 |
3.2.4.1 抗菌包装纸定量及涂膜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3.2.4.2 抗菌包装纸氧气透过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3.2.4.3 抗菌包装纸伸长率的测定 | 第46-47页 |
3.2.4.4 抗菌包装纸耐折度和耐折次数的测定 | 第47页 |
3.2.4.5 抗菌包装纸耐破度的测定 | 第47-48页 |
3.2.4.6 抗菌包装纸撕裂度的测定 | 第48-49页 |
3.2.4.7 抗菌包装纸吸水性的测定 | 第49-50页 |
3.2.4.8 抗菌包装纸透湿率的测定 | 第50页 |
3.2.4.9 抗菌包装纸抑菌性能的测定 | 第50-5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3.3.1 物理性能 | 第51-52页 |
3.3.2 抑菌效果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抗菌包装纸对鲜切生菜贮藏保鲜品质的影响 | 第57-73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7-61页 |
4.2.1 材料及处理 | 第57-58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58页 |
4.2.3 主要仪器 | 第58-59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4.2.4.1 质量损失率的测定 | 第59页 |
4.2.4.2 色泽的测定 | 第59页 |
4.2.4.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59页 |
4.2.4.4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第59-61页 |
4.2.4.5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61页 |
4.2.4.6 菌落总数的测定 | 第61页 |
4.2.4.7 统计方法 | 第6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1-70页 |
4.3.1 不同包装方式对生菜贮藏过程中质量损失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2 不同包装方式对生菜贮藏过程中色泽的影响 | 第62-65页 |
4.3.3 不同包装方式对生菜贮藏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4 不同包装方式对生菜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5 不同包装方式对生菜贮藏过程中丙二醛含量影响 | 第67-68页 |
4.3.6 不同包装方式对生菜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影响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