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配气机构论文

某乘用车排气系统振动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排气系统振动控制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排气系统振动控制国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排气系统振动控制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排气系统振动性能研究基本理论第19-32页
    2.1 排气系统简介第19-21页
        2.1.1 排气系统基本组成第19-20页
        2.1.2 排气系统振动源第20-21页
    2.2 有限元分析方法第21-22页
    2.3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第22-26页
        2.3.1 数值模态分析第22-23页
        2.3.2 试验模态分析第23-26页
    2.4 频率响应分析理论第26-29页
    2.5 挂钩位置优化理论第29-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排气系统模态分析第32-58页
    3.1 有限元前处理模型的建立第32-37页
        3.1.1 排气管有限元模型第32-33页
        3.1.2 波纹管有限元模型第33-34页
        3.1.3 三元催化转化器有限元模型第34-35页
        3.1.4 连接法兰有限元模型第35页
        3.1.5 挂钩有限元模型第35-36页
        3.1.6 消声器有限元模型第36-37页
    3.2 橡胶吊耳有限元模型第37-44页
        3.2.1 吊耳超弹性模型的建立第37-40页
        3.2.2 吊耳静刚度仿真第40-41页
        3.2.3 吊耳动刚度仿真第41-43页
        3.2.4 吊耳有限元模型第43-44页
    3.3 排气系统自由模态仿真与实验对比第44-51页
        3.3.1 排气系统自由模态仿真第44页
        3.3.2 排气系统自由模态试验第44-46页
        3.3.3 排气系统自由模态仿真与实验对比第46-51页
    3.4 排气系统约束模态仿真与实验对比第51-57页
        3.4.1 排气系统约束模态仿真第51页
        3.4.2 排气系统约束模态试验第51-52页
        3.4.3 排气系统约束模态仿真与实验对比第52-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排气系统振动性能分析第58-67页
    4.1 排气系统静力学分析第58-59页
    4.2 排气系统动力学分析第59-60页
    4.3 排气系统隔振率分析第60-64页
        4.3.1 排气系统挂钩动刚度分析第60-62页
        4.3.2 排气系统吊耳隔振率分析第62-64页
    4.4 排气系统运动干涉分析第64-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排气系统振动性能优化第67-93页
    5.1 挂钩位置评估第67-68页
    5.2 排气系统振动灵敏度分析第68-74页
        5.2.1 灵敏度分析理论第68-69页
        5.2.2 灵敏度分析的试验设计第69-70页
        5.2.3 排气系统振动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第70-74页
    5.3 排气系统振动性能多目标优化第74-87页
        5.3.1 多目标优化理论第74-76页
        5.3.2 近似模型概述第76-77页
        5.3.3 振动性能优化的试验设计第77-80页
        5.3.4 振动性能优化的近似模型构建第80-83页
        5.3.5 排气系统振动性能多目标优化第83-85页
        5.3.6 多目标优化的Pareto最优解验证第85-87页
    5.4 排气系统优化方案分析验证第87-92页
        5.4.1 排气系统约束模态对比分析第87-88页
        5.4.2 排气系统应力对比分析第88-89页
        5.4.3 排气系统运动干涉对比分析第89-90页
        5.4.4 吊耳隔振率对比分析第90-92页
    5.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3-95页
    研究工作总结第93页
    研究工作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附件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乘员上肢生物力学模型开发及碰撞损伤分析
下一篇:三体船疲劳分析中部分环境载荷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