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语气副词“反而”、“倒”和“却”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9-11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2-13页
    第四节 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框架第13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的搜集第13-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5-19页
    第一节 语气副词“反而”的本体研究成果综述第15-16页
    第二节 语气副词“倒”的本体研究成果综述第16-17页
    第三节 语气副词“却”的本体研究成果综述第17-19页
第三章 “反而”、“倒”和“却”的语义比较第19-24页
    第一节 “反而” 、“倒”和“却”的基本语义第19-20页
        一、 各种版本词典对“反而”的解释第19页
        二、 各种版本词典对“倒”的解释第19-20页
        三、 各种版本词典对“却”的解释第20页
    第二节 “反而”、“倒”和“却”语义对比第20-24页
        一、 对立性对比分析:第21-22页
        二、 比照性对比分析第22-24页
第四章 比较“反而”、“倒”和“却”在句中的位置第24-28页
    第一节 “反而”在句中的位置第24页
    第二节 语气副词“倒”在句中的位置第24-26页
        一、 “倒 1”在句中的位置第25页
        二、 “倒 2”在句中的位置第25-26页
    第三节 语气副词“却”在句中的位置第26-28页
第五章 “反而”、“倒”和“却”的语用功能第28-38页
    第一节 “反而”、“倒”和“却”在语篇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第28-32页
        一、 语气副词“反而”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第28-30页
        二、 语气副词“倒”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第30-31页
        三、 语气副词“却”在语篇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第31-32页
        四、 总结“反而”、“倒”和“却”在语篇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的不同点第32页
    第二节 “反而”、“倒”和“却”相关语法成分的共现关系第32-33页
        一、 “倒”和“却”与相关语法成分共现第32-33页
        二、 “倒”和“反而”与相关语法成分共现第33页
    第三节 “反而”、“倒”和“却”的篇章衔接功能第33-36页
        一、 “反而”作为语气副词的篇章衔接功能第34页
        二、 “倒”的篇章衔接功能第34-35页
        三、 “却”的篇章衔接功能第35页
        四、 对比语气副词“反而”、“倒”和“却”的篇章连接功能,第35-36页
    第四节 “反而”、“倒”和“却”的语气表达功能第36-38页
        一、 增强句子原有的语气第36页
        二、 增加句中本来没有的语气第36-38页
第六章 “反而”、“倒”和“却”的偏误类型及原因第38-45页
    第一节 “反而”的偏误类型第38-40页
        一、 错序第38页
        二、 误代第38-39页
        三、 误加语气副词“反而”第39-40页
        四、 遗漏第40页
    第二节 “倒”的偏误类型第40-41页
        一、 错序第40页
        二、 误加第40-41页
        三、 遗漏第41页
    第三节 “却”的偏误类型第41-43页
        一、 错序第41-42页
        二、 误加第42页
        三、 语气副词“反而”和“却”的混用第42-43页
        四、 遗漏第43页
    第四节 总结偏误原因第43-45页
        一、 母语的负迁移第43-44页
        二、 目的语影响第44页
        三、 受使用的教材影响第44页
        四、 教学原因第44-45页
第七章 关于“反而”、“倒”和“却”的教学建议第45-50页
    第一节 在教学中解决母语负迁移问题第45-46页
    第二节 注重目的语教学第46-48页
        一、 分阶段教学第46页
        二、 注重练习的多样性提高复现率第46-47页
        三、 加强语境教学第47-48页
        四、 加强语感教学第48页
    第三节 编写合适的教材第48-49页
    第四节 注意教学方法第49-50页
第八章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后记第53-54页
个人简历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对高三英语阅读学习的反拨作用
下一篇: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研究--以《发展汉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