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衡哲的历史教育观研究--以《西洋史》为中心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学术史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12-13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陈衡哲与《西洋史》 | 第14-25页 |
第一节 勇于“造命”的陈衡哲 | 第14-16页 |
一、出身世家 | 第14-15页 |
二、求学经历 | 第15-16页 |
三、史学成就 | 第16页 |
第二节 一部带有创作野心的著作 | 第16-25页 |
一、《西洋史》创作背景 | 第16-17页 |
二、《西洋史》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三、《西洋史》的创作特点 | 第18-21页 |
四、《西洋史》反映的基本史观 | 第21-25页 |
第二章 从《西洋史》中反映的历史教育观 | 第25-37页 |
第一节 目的观 | 第25-26页 |
一、历史的教育功能 | 第25-26页 |
二、“真理与兴趣共存”的价值取向 | 第26页 |
三、培育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 第26页 |
第二节 教材观 | 第26-27页 |
一、教材编写形式不拘一格 | 第26-27页 |
二、教材史料选择精益求精 | 第27页 |
第三节 历史教学方法论 | 第27-30页 |
一、倡导自主的教学方式 | 第27-28页 |
二、讲授历史知识的点面结合 | 第28-29页 |
三、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反思 | 第29-30页 |
第四节 相关史学理论问题 | 第30-33页 |
一、整体史观看“欧洲文明” | 第31页 |
二、文明史观看“战争与和平” | 第31-32页 |
三、陈衡哲的实用主义思想 | 第32-33页 |
第五节 陈衡哲的女性视角看历史教育 | 第33-37页 |
一、陈衡哲的女性教育思想 | 第33-35页 |
二、《西洋史》中的女性立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陈衡哲历史教育观对当下历史教学的启示 | 第37-45页 |
第一节 陈衡哲历史教育观的评价 | 第37-38页 |
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第37页 |
二、彰显了史学家的爱国情怀与国际意识 | 第37-38页 |
三、陈衡哲历史教育观的局限性 | 第38页 |
第二节 从历史教育功能看学科素养的培育 | 第38-41页 |
一、发达学生的国际观念 | 第38-39页 |
二、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 | 第39页 |
三、弘扬学生的民族精神 | 第39-41页 |
第三节 编写具有可读性的教科书 | 第41-43页 |
一、教材形式多样,内容充实 | 第41-43页 |
二、整体史观下的教材重组 | 第43页 |
第四节 提倡资料研习教学模式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