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句法论文

连贯复句关系标记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一) 连贯复句的研究第10-12页
  (二) 连贯复句关系标记第12-13页
  (三) 跨类关系标记的讨论第13页
  (四) 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第14-15页
  (一) 研究对象的名称和定义第14页
  (二) 研究对象的数量第14-15页
 四、研究思路和语料来源第15-16页
第二章 连贯复句关系标记的分类第16-19页
 一、起始标记第16页
 二、接续标记第16-18页
 三、结尾标记第18-19页
第三章 连贯复句关系标记的句法分析第19-32页
 一、单用第19-22页
  (一) 副词的单用第19-21页
  (二) 连词的单用第21页
  (三) 短语“这才”的单用第21页
  (四) “一……就……”等结构式标记的单用第21-22页
 二、连用第22-28页
  (一) 连用式的分类第23-25页
   1、两项连用式第23-25页
   2、三项连用式第25页
  (二) 连用式在复句中的句法位置第25-27页
  (三) 连用机制第27-28页
   1、各类接续标记中侧重方面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记组成连用式,则主要是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第27-28页
   2、连贯标记的连用还可以更加细致、明确地表明事件或动作之间语义关系第28页
 三、搭配使用第28-32页
  (一) 起始标记+接续标记第29-30页
  (二) 接续标记+结尾标记第30-31页
  (三) 起始标记+接续标记+结尾标记第31-32页
第四章 连贯关系标记在复句中反映的语义关系第32-38页
 一、复句三种语义关系第32页
 二、连贯关系标记反映的语义关系第32-35页
  (一) 连贯事理关系第33页
  (二) 并列事理关系第33-34页
  (三) 因果认识关系第34页
  (四) 转折认识关系第34-35页
 三、连贯关系标记反映分句间语义关系的作用第35-38页
  (一) 显示作用第35-36页
  (二) 选示作用第36页
  (三) 转化作用第36-38页
第五章 、连贯复句关系标记的个例分析第38-49页
 一、“然后”和“后来”第38-43页
  (一) 句法分析第38-40页
   1、单用第38-39页
   2、连用第39页
   3、搭配使用第39-40页
  (二) 语义分析第40-43页
   1、“然后”和“后来”可互换第41页
   2、不能互换第41-43页
  (三) 语用对比第43页
 二、于是第43-49页
  (一) “于是”与一般连贯关系标记第44-47页
   1、句法上的异同第44-46页
   2、语义上的异同第46页
   3、语用上的异同第46-47页
  (二)“于是”与因果关系标记第47-49页
第六章 结语第49-51页
 一、本文的结论第49-50页
 二、本文的不足第50-51页
注释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4-55页
后记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国高中生汉字书写偏误及学习策略调查研究--以泰国THEPMITR学校高中生为例
下一篇:留学生“为”的使用偏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