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4页 |
2.1 地理教学设计的概念 | 第18-20页 |
2.1.1 定义 | 第18页 |
2.1.2 新课程地理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 第18-20页 |
2.2 地理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 第20-24页 |
2.2.1 定义 | 第20-21页 |
2.2.2 地理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 | 第21-24页 |
3. 新课程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3.1 系统科学理论 | 第24-25页 |
3.2 学习理论 | 第25-26页 |
3.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页 |
3.2.2 认知派学习理论 | 第25-26页 |
3.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6页 |
3.3 地理教学理论 | 第26页 |
3.4 传播学理论 | 第26-28页 |
4. 新课程地理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8-36页 |
4.1 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调查 | 第28-33页 |
4.1.1 教师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总体认识 | 第28-29页 |
4.1.2 教师对地理教学设计具体环节的把握能力 | 第29-33页 |
4.1.3 现存问题 | 第33页 |
4.2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4.2.1 课改力度加大,教育政策配套的促进作用 | 第33-34页 |
4.2.2 教学设计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4.3 小结 | 第35-36页 |
5. 新课程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策略 | 第36-51页 |
5.1 先理论后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策略 | 第37-38页 |
5.2 重视地理新课程标准研究与教材分析,实施标准内化策略 | 第38-40页 |
5.2.1 依据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 | 第38页 |
5.2.2 整合教学资源,彰显课标理念 | 第38-40页 |
5.3 寻找理论与现实差距,实施单要素训练策略 | 第40-41页 |
5.4 吸取他人经验,实施案例借鉴策略 | 第41-49页 |
5.4.1 案例的合理选择 | 第41-42页 |
5.4.2 案例的比较与分析 | 第42-43页 |
5.4.3 案例的总结与提升 | 第43-49页 |
5.5 学会自我反思,实施过程优化与再设计策略 | 第49-51页 |
5.5.1 教学前反思 | 第49-50页 |
5.5.2 教学中反思 | 第50页 |
5.5.3 教学后反思 | 第50页 |
5.5.4 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和评课活动 | 第50-51页 |
6. 结语 | 第51-52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51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51页 |
6.3 前瞻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64页 |
在校期间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