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汉语教学中极性结构“谓词+死”的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0页
    1.1 选题缘起和动机第8页
    1.2 研究范围第8-9页
    1.3 研究方法第9页
    1.4 语料来源第9-10页
第2章 汉语极性结构“谓词+死”研究综述第10-13页
    2.1 极性结构“谓词+死”的理论研究第10-11页
    2.2 极性结构“谓词+死”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第11页
    2.3 极性结构“谓词+死”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第11-12页
    2.4 现有成果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第3章 极性结构“谓词+死”的分析研究第13-34页
    3.1“死”的研究第13-16页
        3.1.1“死”的本义第13页
        3.1.2“死”的引申义第13-14页
        3.1.3“死”的语法化第14-16页
    3.2 谓词中动词的研究第16-28页
        3.2.1 关于V1的分析研究第17-21页
        3.2.2 关于V2的分析研究第21-23页
        3.2.3 关于“V+死”的再次讨论第23-28页
    3.3 谓词中形容词的研究第28-31页
    3.4 极性结构“谓词+死”的使用场合第31-34页
第4章 极性结构“谓词+死”的教学策略第34-40页
    4.1 外汉语教学中极性结构的教学思路第34页
    4.2 极性结构“谓词+死”在汉语教材中的分布第34-35页
    4.3 极性结构“谓词+死”的中英对比第35-36页
    4.4 极性结构“谓词+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第36-40页
        4.4.1 教学对象第36-37页
        4.4.2 课程设置第37页
        4.4.3 教学策略第37-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冰蓄冷、三联供、变频变水量综合系统在商业办公中的应用及分析
下一篇:板式换热器流动传热性能数值模拟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