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25页 |
1.1 金花葵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1.1 金花葵简介 | 第11-12页 |
1.1.2 金花葵的价值 | 第12页 |
1.1.3 金花葵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 糖类的研究 | 第14-22页 |
1.2.1 糖类物质概述 | 第14-15页 |
1.2.2 糖类的提取、分离、纯化 | 第15-18页 |
1.2.3 糖类的结构测定 | 第18-20页 |
1.2.4 糖类的功能性 | 第20-22页 |
1.3 本实验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 第22-25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3.3 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43页 |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25-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1.2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2.1.3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43页 |
2.2.1 金花葵茎主要成分分析 | 第27-32页 |
2.2.2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提取工艺研究 | 第32-33页 |
2.2.3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分析 | 第33-34页 |
2.2.4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流变学特性 | 第34-36页 |
2.2.5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脱蛋白方法探讨 | 第36-37页 |
2.2.6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脱色方法探讨 | 第37页 |
2.2.7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透析除杂 | 第37页 |
2.2.8 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37-38页 |
2.2.9 SephadexG-100柱层析法鉴定纯度 | 第38-39页 |
2.2.10 金花葵茎总可溶性糖及分离组分的SEM分析 | 第39页 |
2.2.11 金花葵茎总可溶性糖及分离组分的DSC分析 | 第39页 |
2.2.12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分离组分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页 |
2.2.13 金花葵茎总可溶性糖及分离组分单糖组成分析 | 第39-40页 |
2.2.14 金花葵茎总可溶性糖及分离组分体外抗氧化性实验 | 第40-41页 |
2.2.15 金花葵茎总可溶性糖结合胆酸盐实验 | 第41-4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3-67页 |
3.1 标准曲线 | 第43-45页 |
3.1.1 苯酚硫酸法标曲 | 第43-44页 |
3.1.2 黄酮测定标准曲线 | 第44页 |
3.1.3 果胶测定标曲 | 第44-45页 |
3.1.4 还原糖测定标曲 | 第45页 |
3.1.5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标曲 | 第45页 |
3.2 金花葵茎主要成分表 | 第45-46页 |
3.3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提取实验 | 第46-49页 |
3.3.1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单因素实验 | 第46-47页 |
3.3.2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正交实验 | 第47-49页 |
3.4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成分分析 | 第49页 |
3.5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流变学特性 | 第49-52页 |
3.5.1 流变曲线制作 | 第49-50页 |
3.5.2 浓度对黏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3.5.3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 第51页 |
3.5.4 pH对黏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3.6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脱蛋白方法探讨 | 第52-54页 |
3.6.1 蛋白酶法脱蛋白 | 第52页 |
3.6.2 等电点法脱蛋白 | 第52-53页 |
3.6.3 TCA法除蛋白 | 第53页 |
3.6.4 三种脱蛋白方法的比较 | 第53-54页 |
3.7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脱色方法探讨 | 第54-55页 |
3.7.1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54页 |
3.7.2 活性炭脱色法 | 第54-55页 |
3.7.3 H_2O_2脱色法 | 第55页 |
3.7.4 两种脱色方法的比较 | 第55页 |
3.8 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55-56页 |
3.9 金花葵茎可溶性糖组分分离及纯度鉴定 | 第56-57页 |
3.10 金花葵茎总可溶性糖及分离组分的SEM分析 | 第57-58页 |
3.11 金花葵茎总可溶性糖及分离组分的DSC分析 | 第58-59页 |
3.12 红外分析 | 第59-61页 |
3.12.1 中性糖组分 | 第59-60页 |
3.12.2 酸性糖组分 | 第60-61页 |
3.13 金花葵茎可溶性多糖及组分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61-63页 |
3.14 金花葵茎总可溶性糖及分离组分的抗氧化性 | 第63-65页 |
3.15 结合胆酸盐能力 | 第65-67页 |
3.15.1 胆酸盐标准曲线 | 第65页 |
3.15.2 金花葵总可溶性糖及分离组分结合胆酸盐能力 | 第65-67页 |
4 结论 | 第67-68页 |
5 展望 | 第68-6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78页 |
8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