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红枣概述 | 第11页 |
1.1.1 红枣起源 | 第11页 |
1.1.2 红枣的分类及品种 | 第11页 |
1.2 红枣的化学成分及营养保健价值 | 第11-14页 |
1.2.1 红枣中的基础营养素 | 第12页 |
1.2.2 红枣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保健价值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不同成熟期红枣的化学组成 | 第17-21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7-18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17-18页 |
2.1.3 试验试剂 | 第1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2.2.1 枣含水量的测定 | 第18页 |
2.2.2 红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18页 |
2.2.3 枣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第18页 |
2.2.4 枣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2.2.5 枣总酸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2.6 红枣Vc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2.7 统计分析 | 第1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9-20页 |
2.3.1 红枣成熟过程中水分、可溶性蛋白含量和TSS含量的变化 | 第19页 |
2.3.2 红枣成熟过程中总酸、还原糖和Vc含量的变化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红枣成熟过程中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 第21-33页 |
3.1 材料和试剂 | 第21-22页 |
3.1.1 红枣样品 | 第21页 |
3.1.2 化学试剂 | 第21-22页 |
3.1.3 试验仪器 | 第2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2-25页 |
3.2.1 不同状态酚类化合物的分离 | 第22-23页 |
3.2.2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3.2.3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3.2.4 HPLC-ECD分析 | 第24页 |
3.2.5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24页 |
3.2.6 FRAP | 第24-25页 |
3.2.7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3.3.1 红枣在三个可食性成熟期的总酚含量 | 第25-26页 |
3.3.2 红枣在三个可食性成熟期的总黄酮含量 | 第26-27页 |
3.3.3 单个酚类化合物 | 第27-29页 |
3.3.4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29-30页 |
3.3.5 抗氧化活性 | 第30-31页 |
3.3.6 相关性分析 | 第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不同品种红枣的化学组成 | 第33-41页 |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4.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34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4.2.1 不同品种红枣外观指标测定 | 第34-35页 |
4.2.2 不同品种红枣含水量测定 | 第35页 |
4.2.3 不同品种红枣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5页 |
4.2.4 不同品种红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 第35页 |
4.2.5 不同品种红枣还原糖含量测定 | 第35页 |
4.2.6 不同品种红枣总酸含量测定 | 第35页 |
4.2.7 不同品种红枣Vc含量测定 | 第35页 |
4.2.8 统计分析 | 第3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4.3.1 不同品种红枣纵径、横径、单果重及含水率 | 第35-37页 |
4.3.2 不同品种红枣中可溶性蛋白质比较 | 第37页 |
4.3.3 不同品种红枣的TSS、还原糖和总酸含量比较 | 第37-39页 |
4.3.4 不同品种红枣的Vc含量比较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不同品种红枣的抗氧化活性 | 第41-5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1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5.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5.2.1 不同品种红枣的总酚含量测定 | 第41页 |
5.2.2 不同品种红枣的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41页 |
5.2.3 HPLC-ECD分析红枣中单个酚酸及黄酮含量 | 第41-42页 |
5.2.4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2页 |
5.2.5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42页 |
5.2.6 谱效关系 | 第42页 |
5.2.7 统计分析 | 第4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5.3.1 不同品种红枣的总酚含量 | 第42-43页 |
5.3.2 不同品种红枣的总黄酮含量 | 第43-44页 |
5.3.3 单个酚类化合物 | 第44-46页 |
5.3.4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46-47页 |
5.3.5 FRAP值 | 第47页 |
5.3.6 谱效关系 | 第47-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53-54页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