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19页 |
·全面风险理论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 第19-20页 |
·博弈论理论 | 第20-22页 |
·博弈概述 | 第20-21页 |
·求爱博弈模型应用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分析 | 第21-22页 |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2-24页 |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 第22-23页 |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关系紧密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内涵界定及在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程序设计 | 第24-33页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内涵 | 第24-27页 |
·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 | 第24页 |
·与传统内部审计比较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 第24-25页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 | 第25-26页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功能 | 第26-27页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应用程序设计 | 第27-33页 |
·审计计划阶段 | 第27-31页 |
·审计实施阶段 | 第31页 |
·审计报告阶段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3-44页 |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概况 | 第33-36页 |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 | 第33-34页 |
·铁路运输企业审计信息平台建设 | 第34-35页 |
·审计内部环境随改革而改善 | 第35-36页 |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审计重心偏颇且审计质量不高 | 第36-37页 |
·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和结构欠合理 | 第37页 |
·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 | 第37-38页 |
·忽视风险审计且缺乏风险理念 | 第38-39页 |
·审计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 第39页 |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博弈不充分 | 第39-41页 |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内部控制效用没有充分发挥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 第44-56页 |
·A铁路运输企业概况 | 第44-47页 |
·基本情况 | 第44-45页 |
·组织结构 | 第45页 |
·内部审计情况 | 第45-47页 |
·风险评估 | 第47-53页 |
·战略风险分析 | 第47页 |
·分析并评估重点风险 | 第47-50页 |
·分析内部风险业务和风险机构 | 第50-52页 |
·制定审计计划 | 第52-53页 |
·实施审计 | 第53-55页 |
·案例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推进铁路运输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 第56-60页 |
·优化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环境 | 第56-57页 |
·树立管理层带头、全员参与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文化 | 第56页 |
·健全审计法规体系和处理办法以实现博弈均衡 | 第56-57页 |
·改善铁路运输企业应用条件 | 第57-60页 |
·重新定位审计职能以提高内部管理参与度 | 第57页 |
·革新内部审计技术和方式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 第57-58页 |
·加快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以完善内部控制 | 第58页 |
·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领导风险管理工作 | 第58-59页 |
·培养和引进复合型审计人才以优化内部审计队伍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