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多义性路径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多义性路径识别原理与技术 | 第19-29页 |
·多义性路径区域联网收费情况概述 | 第19-20页 |
·二义性路径的类型 | 第20-23页 |
·基本二义性路径区域 | 第20页 |
·典型二义性路径区域 | 第20-21页 |
·嵌套型二义性路径区域 | 第21-22页 |
·复合型二义性路径区域 | 第22-23页 |
·混合型二义性路径区域 | 第23页 |
·多义性路径识别的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概率识别原理 | 第24页 |
·精确识别原理 | 第24页 |
·多义性路径识别的技术 | 第24-26页 |
·概率识别技术 | 第24-25页 |
·精确识别技术 | 第25-26页 |
·多义性路径识别设备 | 第26-29页 |
·感应检测设备 | 第26-27页 |
·声波检测设备 | 第27页 |
·光学检测设备 | 第27页 |
·射频检测设备 | 第27-28页 |
·力学检测设备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中交路桥BOT项目多义性路径收费现状与问题 | 第29-35页 |
·贵州省多义性路径区域收费系统现状 | 第29-30页 |
·联网收费流程介绍 | 第29页 |
·贵州省车辆通行费费率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中交路桥BOT项目的情况概述 | 第30-33页 |
·贵州省多义性路径区域介绍 | 第30页 |
·中交路桥BOT项目情况 | 第30-31页 |
·中交路桥BOT项目的区位特点 | 第31-33页 |
·BOT项目所处区域存在的收费问题 | 第33-35页 |
·车辆通行费流失 | 第33页 |
·拆分原则与实际情况分离 | 第33-34页 |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消极情绪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中交路桥BOT项目路径识别方案设计 | 第35-51页 |
·多义性路径识别方案的对比分析 | 第35-39页 |
·路径识别技术的对比分析 | 第35-38页 |
·通行费拆分方案的分析 | 第38页 |
·贵州路径识别系统建设方案选择过程 | 第38-39页 |
·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的选取原则 | 第39-40页 |
·中交路桥BOT识别系统建设内容 | 第40-46页 |
·建设方案概述 | 第40-41页 |
·多义性路径区域收费工作流程 | 第41-43页 |
·多义性路径区域拆分工作流程 | 第43-46页 |
·识别系统建设对中交路桥BOT项目的影响 | 第46-51页 |
第五章 明确路径条件下的BOT项目运营管理提升对策 | 第51-60页 |
·明确路径条件下的中交路桥BOT项目运营管理对策分析 | 第51-52页 |
·中交路桥BOT项目的通行特点 | 第52-54页 |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的通行特点 | 第52-53页 |
·中交路桥BOT项目的通行特点 | 第53-54页 |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对策研究 | 第54-56页 |
·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 第54-55页 |
·改善道路通行环境 | 第55-56页 |
·中交路桥BOT项目运营期改善措施 | 第56-59页 |
·消除道路安全隐患 | 第56页 |
·建立科学的养护计划 | 第56-57页 |
·智能ITS技术的应用 | 第57页 |
·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 第57-58页 |
·完善道路服务设施 | 第58页 |
·提高员工、服务区服务质量 | 第58页 |
·其他措施 | 第58-59页 |
·改善措施对中交路桥BOT项目的预期效果分析 | 第59页 |
·对中交路桥BOT项目建设期的工作建议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