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动机 | 第12-13页 |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3-16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 ·国内资源教室建设进展的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 ·我国台湾地区资源教室建设进展 | 第16-17页 |
| ·我国大陆地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建设进展 | 第17-19页 |
| 3 研究设计 | 第19-2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20-22页 |
| 4 新津县随班就读发展概况 | 第22-25页 |
| ·新津县教育概况 | 第22页 |
| ·新津县随班就读发展概况 | 第22-25页 |
| 5 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25-80页 |
| ·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共融体系的建设 | 第25-29页 |
| ·学校领导层:普通学校校长与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的共融领导层 | 第26-28页 |
| ·学校教师:普通学校教师与资源教师的共融师资团队 | 第28页 |
| ·全校参与的融合教育学校,坚持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宗旨 | 第28-29页 |
| ·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同班级、同课堂的班级共融 | 第29页 |
| ·新津县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自我成长机制的建设 | 第29-45页 |
|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建设初期(2001—2002) | 第30-34页 |
|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拓展期(2002—2011) | 第34-41页 |
|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成熟期(2011—2013) | 第41-45页 |
| ·特殊儿童个别化阶段性横向运作与生涯发展纵向贯通的整合性服务体系的建设 | 第45-63页 |
|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的横向运作模式 | 第47-60页 |
| ·特殊学生的纵向贯通生涯发展中的个别化教育 | 第60-63页 |
| ·建立随班就读小伙伴互助合作体系 | 第63-68页 |
| ·新津县随班就读学校教师成长体系建设 | 第68-73页 |
| ·新津县资源教师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成长 | 第68-72页 |
| ·津县随班就读学科教师的培训 | 第72-73页 |
|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 第73-80页 |
|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行政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 第73-75页 |
|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专业技术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 | 第75-76页 |
|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学校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 第76-77页 |
|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班级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 第77-78页 |
|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家庭与社区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 第78-80页 |
| 6 讨论与建议 | 第80-86页 |
| ·讨论 | 第80-84页 |
| ·建议 | 第84-85页 |
| ·研究局限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附件 A | 第89-90页 |
| 附件 B | 第90-91页 |
| 附件 C | 第91-93页 |
| 附件 D | 第93-101页 |
| 附件 E | 第101-102页 |
| 研究生期间个人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