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特性、发酵条件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生物防腐剂 | 第10-11页 |
·乳酸菌素 | 第11-13页 |
·乳酸菌简介 | 第11页 |
·乳酸菌素定义 | 第11-12页 |
·乳酸菌素分类及作用机理 | 第12-13页 |
·乳酸菌素产生及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乳酸菌素产生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乳酸菌素抑菌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4页 |
·乳酸菌素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页 |
·乳酸菌素的应用 | 第15-18页 |
·乳酸菌素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乳酸菌素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乳酸菌素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 第18页 |
·论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分类鉴定 | 第20-31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20-22页 |
·采集样品 | 第20页 |
·指示菌株 | 第20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20-21页 |
·试剂和药品 | 第21-22页 |
·仪器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乳酸菌的分离 | 第22-23页 |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初筛 | 第23页 |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复筛 | 第23页 |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分类鉴定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0页 |
·乳酸菌的筛选结果 | 第24-25页 |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初筛 | 第25页 |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复筛 | 第25-28页 |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 A8的分类鉴定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植物乳杆菌 A8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 | 第31-40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31-32页 |
·实验菌株 | 第31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31页 |
·试剂和药品 | 第31-32页 |
·仪器设备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乳酸菌素热稳定性研究 | 第32页 |
·乳酸菌素 pH 稳定性研究 | 第32页 |
·乳酸菌素化学试剂稳定性研究 | 第32页 |
·乳酸菌素酶敏感性研究 | 第32-33页 |
·乳酸菌素对指示菌作用方式研究 | 第33页 |
·乳酸菌素抑菌谱的研究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乳酸菌素对热稳定性 | 第33-35页 |
·乳酸菌素对 pH 稳定性 | 第35-36页 |
·乳酸菌素对化学试剂稳定性 | 第36-37页 |
·乳酸菌素对酶敏感性 | 第37页 |
·乳酸菌素对指示菌株的作用方式 | 第37页 |
·乳酸菌素的抑菌谱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植物乳杆菌 A8产细菌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0-50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菌株 | 第40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40页 |
·试剂和药品 | 第40页 |
·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培养温度对乳酸菌素产量的影响研究 | 第41页 |
·培养时间对乳酸菌素产量的影响研究 | 第41页 |
·初始 pH 对乳酸菌素产量的影响研究 | 第41页 |
·碳源种类及添加量对乳酸菌素产量的影响研究 | 第41页 |
·氮源种类及添加量对乳酸菌素产量的影响研究 | 第41-42页 |
·刺激因子种类及添加量对乳酸菌素产量的影响研究 | 第42页 |
·发酵生产乳酸菌素优化条件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适宜培养温度确定 | 第42页 |
·适宜培养时间确定 | 第42-43页 |
·适宜初始 pH 确定 | 第43-44页 |
·适宜碳源及添加量确定 | 第44页 |
·适宜氮源及添加量确定 | 第44-46页 |
·适宜刺激因子及添加量确定 | 第46-48页 |
·发酵生产乳酸菌素最佳条件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0页 |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