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果蔬加工与保藏论文

芽孢杆菌对杏和桃采后链格孢菌的防治效果及抑菌作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杏和桃及采后主要病害第11-12页
        1.1.1 杏第11页
        1.1.2 桃第11页
        1.1.3 果实采后主要病害及特点第11-12页
    1.2 果实采后病害防治主要措施第12-14页
        1.2.1 低温贮藏第12-13页
        1.2.2 气调贮藏第13页
        1.2.3 热处理第13页
        1.2.4 变温处理第13页
        1.2.5 化学防治第13-14页
        1.2.6 生物防治第14页
    1.3 芽孢杆菌的生防机理第14-16页
        1.3.1 营养和空间竞争第14-15页
        1.3.2 分泌抗菌物质第15页
        1.3.3 诱导寄主抗性第15页
        1.3.4 重寄生作用第15-16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不同芽孢杆菌对链格孢菌的抑菌作用第17-22页
    2.1 材料与设备第17-18页
        2.1.1 果实第17页
        2.1.2 供试菌株第17-18页
        2.1.3 供试培养基第18页
        2.1.4 仪器第18页
    2.2 病原菌培养第18页
    2.3 芽孢杆菌不同处理液的制备第18页
    2.4 不同芽孢杆菌对链格孢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第18-19页
        2.4.1 不同芽孢杆菌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活体抑制作用第18-19页
        2.4.2 不同芽孢杆菌处理液对病原菌的离体抑制作用第19页
    2.5 数据分析第19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19-20页
        2.6.1 不同芽孢杆菌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活体抑制作用第19-20页
        2.6.2 不同芽孢杆菌发酵液对病原菌的离体抑制作用第20页
    2.7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三章 不同芽孢杆菌处理对杏采后保鲜效果及诱导抗性的影响第22-37页
    3.1 材料与设备第22-24页
        3.1.1 果实第22-23页
        3.1.2 供试菌株第23页
        3.1.3 试剂第23页
        3.1.4 仪器第23-24页
    3.2 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第24页
    3.3 采前喷施芽孢杆菌试验第24页
    3.4 采后浸泡芽孢杆菌试验第24页
    3.5 指标测定及方法第24-28页
        3.5.1 感官评价的测定第24-25页
        3.5.2 腐烂率的测定第25页
        3.5.3 VC含量的测定第25-26页
        3.5.4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第26页
        3.5.5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第26页
        3.5.6 硬度的测定第26页
        3.5.7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26-27页
        3.5.8 PPO活性的测定第27页
        3.5.9 POD活性的测定第27-28页
        3.5.10 PAL活性的测定第28页
    3.6 数据分析第28页
    3.7 结果与分析第28-35页
        3.7.1 采前喷施芽孢杆菌对杏果实采后感官变化的影响第28-29页
        3.7.2 采前喷施芽孢杆菌对杏果实采后腐烂率的影响第29-30页
        3.7.3 采后芽孢杆菌浸泡处理对杏果实采后感官变化的影响第30-31页
        3.7.4 采后芽孢杆菌浸泡处理对杏果实采后腐烂率的影响第31页
        3.7.5 采后芽孢杆菌浸泡处理对杏果实采后营养品质的影响第31-32页
        3.7.6 采后芽孢杆菌浸泡处理对杏果实采后硬度的影响第32-33页
        3.7.7 采后芽孢杆菌浸泡处理对杏果实MDA含量的影响第33页
        3.7.8 采后芽孢杆菌浸泡处理对杏果实采后诱导抗病性的影响第33-35页
    3.8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不同芽孢杆菌处理对桃采后保鲜效果及诱导抗性的影响第37-46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37页
        4.1.1 果实第37页
        4.1.2 供试菌株第37页
        4.1.3 试剂第37页
        4.1.4 仪器第37页
    4.2 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第37页
    4.3 采前喷施芽孢杆菌试验第37-38页
    4.4 采后浸泡芽孢杆菌试验第38页
    4.5 指标测定及方法第38-39页
        4.5.1 感官评价的测定第38页
        4.5.2 腐烂率的测定第38页
        4.5.3 VC含量的测定第38页
        4.5.4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第38页
        4.5.5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第38页
        4.5.6 硬度的测定第38页
        4.5.7 MDA含量的测定第38页
        4.5.8 PPO活性的测定第38页
        4.5.9 POD活性的测定第38页
        4.5.10 PAL活性的测定第38-39页
    4.6 数据分析第39页
    4.7 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4.7.1 采前喷施芽孢杆菌对桃果实采后感官评价的影响第39页
        4.7.2 采前喷施芽孢杆菌对桃果实采后腐烂率的影响第39-40页
        4.7.3 采后芽孢杆菌浸泡处理对桃果实采后感官评价的影响第40-41页
        4.7.4 采后芽孢杆菌浸泡处理对桃果实采后腐烂率的影响第41页
        4.7.5 采后芽孢杆菌浸泡处理对桃果实采后营养品质的影响第41-42页
        4.7.6 采后芽孢杆菌浸泡处理对桃果实采后硬度的影响第42-43页
        4.7.7 采后芽孢杆菌浸泡处理对桃果实采后MDA含量的影响第43页
        4.7.8 采后芽孢杆菌浸泡处理对桃果实采后诱导抗病性的影响第43-45页
    4.8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不同芽孢杆菌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及成分分析第46-54页
    5.1 材料与设备第46-47页
        5.1.1 供试菌株第46页
        5.1.2 试剂第46页
        5.1.3 设备第46-47页
    5.2 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第47页
    5.3 不同芽孢杆菌挥发性气体的抑菌活性测定第47页
    5.4 不同芽孢杆菌挥发性物质的GC-MS鉴定第47页
    5.5 数据分析第47页
    5.6 结果与分析第47-52页
        5.6.1 不同芽孢杆菌挥发性气体的抑菌活性第47-48页
        5.6.2 不同芽孢杆菌挥发性物质的GC-MS鉴定第48-52页
    5.7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六章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4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医学期刊统计学应用问题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玫瑰茄花色苷提取与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