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方言语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引言 | 第11-18页 |
| ·长阳概况 | 第11-13页 |
| ·长阳方言的内部差异 | 第13页 |
| ·关于长阳方言的研究 | 第13-14页 |
| ·长阳方言音系 | 第14-17页 |
| ·行文体例 | 第17-18页 |
| 2 长阳方言的语缀 | 第18-34页 |
| ·前缀 | 第18-19页 |
| ·后缀 | 第19-34页 |
| 3 长阳方言的方位词 | 第34-38页 |
| ·单音方位词 | 第34-35页 |
| ·合成方位词 | 第35-38页 |
| 4 长阳方言的数量词 | 第38-42页 |
| ·序数 | 第38页 |
| ·零数 | 第38页 |
| ·概数 | 第38-40页 |
| ·量词 | 第40-42页 |
| 5 长阳方言的代词 | 第42-55页 |
| ·人称代词 | 第42-45页 |
| ·指示代词 | 第45-48页 |
| ·疑问代词 | 第48-55页 |
| 6 长阳方言的介词和连词 | 第55-67页 |
| ·长阳方言的介词 | 第55-63页 |
| ·长阳方言的连词 | 第63-67页 |
| 7 长阳方言的助词和语气词 | 第67-96页 |
| ·长阳方言的助词 | 第67-86页 |
| ·长阳方言的语气词 | 第86-96页 |
| 8 长阳方言的重叠和小称 | 第96-108页 |
| ·长阳方言的重叠 | 第96-105页 |
| ·长阳方言的名词小称 | 第105-108页 |
| 9 长阳方言的框式结构 | 第108-114页 |
| ·X人 | 第108-109页 |
| ·吴A八A | 第109-110页 |
| ·X的X的 | 第110页 |
| ·V啊V的 | 第110-111页 |
| ·连V直V | 第111-112页 |
| ·V去V来 | 第112页 |
| ·X价X价 | 第112页 |
| ·V天V天 | 第112-114页 |
| 10 长阳方言的特定句式 | 第114-120页 |
| ·双宾句 | 第114-115页 |
| ·“把”字句 | 第115-116页 |
| ·被动句 | 第116-117页 |
| ·存现句 | 第117-118页 |
| ·比较句 | 第118-120页 |
| 11 长阳方言的否定句和正反问 | 第120-125页 |
| ·否定句 | 第120-123页 |
| ·正反问 | 第123-125页 |
| 12 长阳方言的述补结构 | 第125-131页 |
| ·结果补语结构 | 第125-126页 |
| ·趋向补语结构 | 第126-128页 |
| ·状态补语结构 | 第128页 |
| ·程度补语结构 | 第128-129页 |
| ·可能补语结构 | 第129-131页 |
| 致谢 | 第131-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38页 |
| 一、论文 | 第133-135页 |
| 二、著作 | 第135-138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