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16页 |
1.1 语法体和情状体 | 第6-7页 |
1.2 汉语时体特点和日语时体概况 | 第7-10页 |
1.2.1 汉语时体特点 | 第7-10页 |
1.2.2 日语时体概况 | 第10页 |
1.3 时体习得的研究 | 第10-14页 |
1.3.1 情状体优先假设 | 第10页 |
1.3.2 关于“了”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 | 第10-14页 |
1.3.2.1 “了_1”与“了_2”习得顺序的研究 | 第10-12页 |
1.3.2.2 关于“了”习得过程的描写研究 | 第12-14页 |
1.4 前人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5 本文研究的问题 | 第14-15页 |
1.6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对自然语料的研究 | 第16-22页 |
2.1 自然语料的收集 | 第16页 |
2.2 自然语料的编码 | 第16-17页 |
2.3 自然语料分析结果 | 第17-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专题测验 | 第22-29页 |
3.1 测验方法 | 第22页 |
3.2 设计 | 第22页 |
3.3 被试 | 第22页 |
3.4 测验材料 | 第22-23页 |
3.5 测验程序 | 第23页 |
3.6 测验结果 | 第23-2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9-39页 |
4.1 情状类型与汉语体标记“了”的使用 | 第29-34页 |
4.2 句法结构与体标记“了”的使用 | 第34页 |
4.3 汉语体标记“了”的使用与“情状体优先假设” | 第34-35页 |
4.4 母语的影响 | 第35-36页 |
4.5 不同测试任务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4.6 “了”的使用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37-38页 |
4.7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件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