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德隆的最优选择说起 | 第1-7页 |
一、 在重整制度中构建债权人利益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 第7-10页 |
(一) 债权人利益在重整制度中的尴尬局面 | 第7-8页 |
(二) 保护债权人利益是重整制度不容忽视的任务 | 第8-10页 |
二、 重整制度对有担保债权的处置与保护 | 第10-18页 |
(一) 重整制度应当适当限制有担保债权的行使 | 第10-11页 |
(二) 在担保财产的处置上贯彻充分保护原则 | 第11-14页 |
1 在特殊情况下赋予有担保债权人行使担保物权 | 第12-13页 |
2 限制经管债务人或托管人对担保物的使用权和处置权 | 第13-14页 |
3 赋予有担保债权人一定的权利为对价来实现利益横平 | 第14页 |
(三) 重整计划认可机制中保护有担保债权人利益的标准/原则 | 第14-18页 |
1 最低限制接受原则 | 第14-15页 |
2 债权人最大利益标准 | 第15-16页 |
3 公平和公正原则 | 第16-17页 |
4 无不公平差别待遇标准 | 第17-18页 |
三、 重整制度对无担保债权的处置与保护 | 第18-26页 |
(一) 重整对无担保债权的处置与保护的一般性原则 | 第18-20页 |
1 营业执业人的权限范围--正常业务标准 | 第18-19页 |
2 重整计划认可时的保护原则--绝对优先原则 | 第19-20页 |
(二) 重整对各种优先权的处置和保护 | 第20-21页 |
(三) 重整对税收债权的处置和保护 | 第21-22页 |
(四) 重整对尚未履行的合同的处置与债权保护 | 第22-23页 |
(五) 重整对小额债权的处置与保护 | 第23-24页 |
(六) 重整对共益债权(新生债权)的处置与保护 | 第24-26页 |
四、 重整制度中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其他机制 | 第26-36页 |
(一) 严格限制重整程序启动的“入口”要件 | 第26-31页 |
1 重整程序启动的首要问题--重整能力 | 第27-28页 |
2 重整程序启动的消极条件--重整原因 | 第28-29页 |
3 重整程序启动的积极条件--重建的希望 | 第29-30页 |
4 重整程序启动的审查程序--法院审查制度 | 第30-31页 |
(二) 重整计划制定者的更换机制 | 第31-32页 |
(三) 重整计划表决时的双重标准制和多条表决规则 | 第32-34页 |
(四) 重整中的监督机制 | 第34-36页 |
1 专门机构的监督机制 | 第34-35页 |
2 关系人监督机制--信息披露原则/公示主义 | 第35-36页 |
五、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