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47页 |
·热降解和热稳定的研究意义 | 第21-25页 |
·聚合物热降解和热稳定综述 | 第21-23页 |
·淀粉热降解和热稳定的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淀粉的生物合成以及淀粉的结构 | 第25-34页 |
·淀粉在2-100μm尺度的结构:颗粒结构 | 第28-30页 |
·淀粉在120-150nm尺度的结构:生长环结构 | 第30-31页 |
·淀粉在20-500 nm尺度的结构:Blocklets粒子结构 | 第31-32页 |
·淀粉在9 nm尺度的结构: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片层结构 | 第32-33页 |
·淀粉在0.1-1nm尺度的化学结构: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分子链结构 | 第33-34页 |
·淀粉及其衍生物的热降解和热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34-37页 |
·淀粉在剪切力作用下的降解研究 | 第37-39页 |
·淀粉基材料的热降解和热稳定性性的研究现状 | 第39-40页 |
·热降解和热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 第40-45页 |
·热重分析(TGA) | 第40-41页 |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差热分析(DTA) | 第41-42页 |
·红外光谱(FTIR) | 第42页 |
·热分析仪器联用技术(TG-FTIR,TG-MS) | 第42-43页 |
·凝胶渗透色谱(GPC)-激光光散射(Light Scattering) | 第43-45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45-47页 |
第二章 不同链/支比玉米淀粉的结构及相变研究 | 第47-67页 |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48-51页 |
·水分含量的测定和样品制备 | 第48页 |
·光学显微镜 | 第48-49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49页 |
·小角X光散射(SAXS) | 第49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第49页 |
·拉曼光谱(Raman) | 第49-50页 |
·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GPC-MALLS) | 第50页 |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 第50-51页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6页 |
·不同链支比的玉米淀粉的颗粒结构 | 第51-53页 |
·不同链支比的玉米淀粉的长程和短程结构分析 | 第53-59页 |
·不同链支比的玉米淀粉的分子量研究 | 第59-62页 |
·淀粉的相变研究 | 第62-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三章 玉米淀粉在开放环境中的热降解行为研究 | 第67-85页 |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68-70页 |
·水分含量测定和样品制备 | 第68-69页 |
·热重分析(TGA) | 第69页 |
·动力学理论描述 | 第69-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84页 |
·玉米淀粉的热降解行为 | 第70-71页 |
·水分含量对淀粉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 第71-72页 |
·升温速率对淀粉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 第72-73页 |
·热降解气氛对淀粉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 第73-74页 |
·链支比对淀粉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 第74-76页 |
·不同链支比的玉米淀粉在惰性气氛下的热降解活化能的计算 | 第76-81页 |
·高链玉米淀粉(G80)在空气气氛下的热降解活化能的计算 | 第81-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第四章 玉米淀粉在开放环境中的热降解机理的研究 | 第85-119页 |
·实验材料 | 第85-86页 |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86-88页 |
·TGA-FTIR联用技术 | 第86页 |
·TGA-MS联用技术 | 第86-87页 |
·裂解与气质联用(Py-GC-MS) | 第87-88页 |
·TGA-GC-MS 联用 | 第88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第88页 |
·核磁共振技术(NMR) | 第8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8-118页 |
·仪器联用技术讨论 | 第88-91页 |
·TGA-FTIR联用技术结果分析 | 第91-99页 |
·TGA-MS联用技术结果分析 | 第99-103页 |
·Py-GC/MS 结果分析 | 第103-107页 |
·TGA-GC/MS 结果分析 | 第107-110页 |
·FTIR结果分析 | 第110-113页 |
·NMR结果分析 | 第113-114页 |
·淀粉热降解机理讨论 | 第114-118页 |
·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五章 玉米淀粉在封闭环境中的热降解行为研究 | 第119-128页 |
·实验材料 | 第119-120页 |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120-121页 |
·水分含量的测定和样品制备 | 第120页 |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 第120页 |
·封闭环境的构建 | 第120-1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1-126页 |
·淀粉在封闭环境中的热降解行为 | 第121-123页 |
·不同链支比对淀粉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淀粉在封闭环境下的热降解的机理讨论 | 第126页 |
·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六章 玉米淀粉在剪切力下的降解研究 | 第128-138页 |
·实验材料 | 第129页 |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129-131页 |
·样品制备 | 第129页 |
·密炼机 | 第129-131页 |
·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GPC-MALLS) | 第1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1-136页 |
·Haake转矩流变仪所测的典型的淀粉糊化曲线 | 第131-132页 |
·初始温度对淀粉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淀粉在剪切力下的分子量的变化 | 第133-136页 |
·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七章 淀粉/聚乳酸共混物的生物降解和热降解研究 | 第138-158页 |
·实验材料 | 第139页 |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139-140页 |
·样品制备 | 第139页 |
·生物降解评估 | 第139页 |
·热降解评估 | 第139-140页 |
·形态观察 | 第140页 |
·TGA-FTIR联用技术 | 第1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0-157页 |
·淀粉和木粉对聚乳酸共混物的生物降解评估 | 第140-142页 |
·淀粉和木粉对聚乳酸共混物在空气气氛中热降解的影响 | 第142-144页 |
·淀粉和木粉对聚乳酸共混物在氮气气氛中热降解的影响 | 第144-146页 |
·填料在氮气气氛下对聚乳酸共混物的热降解机理的研究 | 第146-152页 |
·填料在空气气氛下对聚乳酸共混物的热降解机理的研究 | 第152-157页 |
·小结 | 第157-1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58-162页 |
1 结论 | 第158-160页 |
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0页 |
3 展望 | 第160-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9-183页 |
致谢 | 第183-185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