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织金县苗族“跳花坡”民俗及其音乐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9-13页
    1、研究意义第9页
    2、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3、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1页
    4、主要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一章 织金县苗族及其“跳花坡”文化背景第13-20页
    1.1 织金县苗族概况第13-16页
        1.1.1 地理环境第13页
        1.1.2 历史沿革第13-14页
        1.1.3 五大支系概述第14-16页
        1.1.4 民间工艺与民间习俗第16页
    1.2 织金县苗族“跳花坡”及其来历第16-20页
        1.2.1 邬家山寻亲传说第16-17页
        1.2.2 化垮虎跳岩传说第17-18页
        1.2.3 青山跳花传说第18-20页
第二章 “跳花坡”民俗的仪式程序及其文化表达第20-26页
    2.1 “跳花坡”民俗的仪式程序第20-22页
        2.1.1 选花树第20页
        2.1.2 祭花树第20-21页
        2.1.3 栽花树第21页
        2.1.4 跳花第21-22页
        2.1.5 送花树第22页
    2.2 “跳花坡”的文化表达第22-26页
        2.2.1 生殖崇拜第23页
        2.2.2 跳花为媒第23-24页
        2.2.3 娱乐交际第24-26页
第三章 “跳花坡”民俗中的音乐第26-39页
    3.1 民歌第26-31页
        3.1.1 情歌第26-31页
        3.1.2 叙事歌第31页
    3.2 传统器乐第31-36页
        3.2.1 芦笙第31-34页
        3.2.2 口弦第34-36页
    3.3 “跳花坡”民俗与音乐的关系第36-39页
        3.3.1 民俗滋生音乐第37页
        3.3.2 音乐丰富民俗第37-39页
第四章 “跳花坡”民俗及音乐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第39-47页
    4.1 “跳花坡”民俗及音乐的多元历史文本建构第39-42页
        4.1.1 文献文本第39-40页
        4.1.2 口头文本第40-41页
        4.1.3 器物文本第41页
        4.1.4 现场文本第41-42页
    4.2 “跳花坡”民俗及音乐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第42-43页
        4.2.1 “历史记忆”重现第42-43页
        4.2.2 族群“文化认同”第43页
    4.3 “跳花坡”民俗及音乐的当代变迁第43-47页
        4.3.1 传统与当代互融第44-45页
        4.3.2 仪式过程的由繁而简第45页
        4.3.3 婚恋观念的转变第45-46页
        4.3.4 其他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1第50-53页
附录2第53-57页
附录3第57-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氢化分解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工艺研究
下一篇: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调查研究--以义乌市绣湖小学古筝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