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股权激励的动机 | 第12-13页 |
1.2.2 股权激励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2.3 股权激励契约要素 | 第14页 |
1.2.4 股权激励经济后果 | 第14-15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页 |
2.3 激励理论 | 第20-22页 |
2.4 动态能力理论 | 第22-25页 |
3 九阳股份股权激励案例介绍 | 第25-33页 |
3.1 九阳股份公司概况 | 第25-27页 |
3.1.1 我国小家电行业背景 | 第25-26页 |
3.1.2 九阳股份基本状况 | 第26页 |
3.1.3 九阳股份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3.2 2011年—2012年股权激励方案实施介绍 | 第27-29页 |
3.2.1 2011年—2012年股权激励方案实施背景 | 第27页 |
3.2.2 2011年—2012年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 第27-29页 |
3.2.3 2011年—2012年股权激励方案的撤销 | 第29页 |
3.3 2014年—2017年股权激励方案实施介绍 | 第29-33页 |
3.3.1 2014年—2017年股权激励方案实施背景 | 第29页 |
3.3.2 2014年—2017年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 第29-30页 |
3.3.3 2014年—2017年股权激励顺利解锁 | 第30-33页 |
4 环境匹配视角下的股权激励契约设计及经济后果分析 | 第33-63页 |
4.1 影响九阳股份股权激励的环境因素分析 | 第33-40页 |
4.1.1 九阳股份股权激励的环境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4.1.2 九阳股份两次股权激励环境因素对比分析 | 第35-40页 |
4.2 股权激励契约设计与环境匹配分析 | 第40-48页 |
4.2.1 股权激励契约要素及设计原则 | 第40-42页 |
4.2.2 九阳股份两次股权激励契约设计的比较分析 | 第42-44页 |
4.2.3 股权激励契约设计与环境匹配性分析以及动态均衡模型的构建 | 第44-48页 |
4.3 九阳股份两次不同环境匹配程度下股权激励经济后果分析 | 第48-59页 |
4.3.1 财务能力对比分析 | 第48-53页 |
4.3.2 市场反应对比分析 | 第53-59页 |
4.4 两次股权激励经济后果差异原因分析 | 第59-63页 |
4.4.1 股权激励方案的环境匹配性不同 | 第59页 |
4.4.2 激励对象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匹配性差异 | 第59-60页 |
4.4.3 行权条件设置标准与企业财务状况匹配性不同 | 第60页 |
4.4.4 授予价格的企业环境匹配性不同 | 第60页 |
4.4.5 股权激励方案契约设计缺乏动态视角 | 第60-63页 |
5 基于环境匹配视角的股权激励契约设计优化建议 | 第63-67页 |
5.1 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前对环境进行全面分析 | 第63页 |
5.1.1 企业规模、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 | 第63页 |
5.1.2 市场竞争环境和经济环境 | 第63页 |
5.2 设计与环境相匹配的契约要素 | 第63-65页 |
5.2.1 恰当选择激励方式和激励对象 | 第63-64页 |
5.2.2 设置科学的行权条件指标 | 第64-65页 |
5.3 建立股权激励动态环境匹配机制 | 第65页 |
5.4 规范股权激励实施的外部环境 | 第65-67页 |
5.4.1 完善股权激励外部市场环境 | 第65页 |
5.4.2 提高股权激励政策的科学性 | 第65-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