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 可能创新点 | 第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研究对象界定及研究综述 | 第16-29页 |
2.1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6-20页 |
2.1.1 铁路运输企业 | 第16页 |
2.1.2 西北铁路运输企业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 | 第16-17页 |
2.1.3 新生代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4 新生代的特征 | 第18-20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2.2.1 员工激励因素的基础研究 | 第20-22页 |
2.2.2 新生代职工激励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2.2.3 组织投入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2.3 理论基础综述 | 第25-28页 |
2.3.1 经典激励理论 | 第25-27页 |
2.3.2 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西部铁路运输企业新生代激励模型构建与研究 | 第29-37页 |
3.1 西部铁路运输企业新生代激励机制模型设计 | 第29-33页 |
3.1.1 员工访谈 | 第29-30页 |
3.1.2 激励变量提炼 | 第30-31页 |
3.1.3 激励机制模型设计 | 第31-32页 |
3.1.4 激励模型分析 | 第32-33页 |
3.2 研究假设提出 | 第33-34页 |
3.3 实证研究方案设计 | 第34-36页 |
3.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4-35页 |
3.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5-36页 |
3.3.3 统计方法说明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西部铁路运输企业新生代激励调查数据分析 | 第37-57页 |
4.1 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第37-38页 |
4.1.1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37页 |
4.1.2 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37-38页 |
4.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 第38-39页 |
4.3 组织对激励变量投入程度的因子分析 | 第39-42页 |
4.4 西北地区铁路运输企业新生代激励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 第42-50页 |
4.4.1 激励变量的个人需求程度描述性分析 | 第42-45页 |
4.4.2 激励变量的组织投入程度描述性分析 | 第45-48页 |
4.4.3 激励变量的个人需求程度和组织投入程度对比分析 | 第48-50页 |
4.5 铁路运输企业新生代职工激励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50-53页 |
4.5.1 性别对激励变量需求程度的影响 | 第50页 |
4.5.2 年龄对激励变量需求程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4.5.3 婚姻对激励变量需求程度的影响 | 第52页 |
4.5.4 学历对激励变量需求程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4.6 铁路运输企业新生代职工激励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53-55页 |
4.7 铁路运输企业新生代职工激励模型修正 | 第55-5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研究结论与激励策略 | 第57-6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7-59页 |
5.2 激励策略 | 第59-64页 |
5.2.1 急需改进的因素 | 第60-62页 |
5.2.2 进一步提升的因素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本论文的不足 | 第6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A 路局新生代职工激励状况调查问卷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