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翻译研究--以五个译本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9页 |
一 《聊斋志异》英译历史述略 | 第8-10页 |
二 国内外《聊斋志异》英译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一)国内《聊斋志异》英译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二)国外《聊斋志异》英译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三 本文研究特点概述 | 第16-19页 |
第一章 《聊斋志异》五译本基本情况介绍 | 第19-33页 |
第一节 《聊斋志异》五译本简介 | 第19-23页 |
第二节 《聊斋志异》五译本副文本研究 | 第23-33页 |
一 副文本理论概述 | 第23-24页 |
二 《聊斋志异》英译本副文本研究 | 第24-33页 |
第二章 五译者对《聊斋志异》的理解和阐释 | 第33-48页 |
第一节 五译者对篇名的释读翻译 | 第33-39页 |
一 五译者对篇目的选择 | 第33-36页 |
二 五译者对篇名的翻译 | 第36-39页 |
第二节 五译者对《聊斋志异》故事情节的调整和改写 | 第39-45页 |
一 译者对故事情节的调整 | 第39-43页 |
二 译者对“不纯洁”内容的改写 | 第43-45页 |
第三节 《聊斋志异》五译本对“异史氏曰”的处理 | 第45-48页 |
第三章 《聊斋志异》五译本翻译策略比较 | 第48-65页 |
第一节 五译者对《聊斋志异》文化词汇的翻译 | 第48-56页 |
一 宗教文化词汇的翻译 | 第48-51页 |
二 社会文化词汇的翻译 | 第51-54页 |
三 典故的翻译 | 第54-56页 |
第二节 五译者对《聊斋志异》原文风格的传达 | 第56-65页 |
一 译者对《聊斋志异》文体的翻译 | 第57-60页 |
二 译者对“孤愤”之情的传达 | 第60-65页 |
第四章 《聊斋志异》五译本差异缘由剖析 | 第65-76页 |
第一节 译者自身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 第65-69页 |
第二节 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 第69-76页 |
一 “西方中心”的历史文化语境 | 第70-72页 |
二 “文化多元”的历史文化语境 | 第72-76页 |
结语 | 第76-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