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论文

聚焦积极情绪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问题的提出第9-16页
    1.1 导言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综述第10-15页
        1.2.1 概念第10页
        1.2.2 关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第10-13页
            1.2.2.1 布朗芬布伦纳生态模型理论第10-11页
            1.2.2.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11页
            1.2.2.3 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相关理论第11-13页
            1.2.2.4 短期焦点问题解决理论第13页
        1.2.3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3-15页
            1.2.3.1 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特点第13页
            1.2.3.2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相关内容第13-14页
            1.2.3.3 课程实施测量第14页
            1.2.3.4 课程实施干预第14-15页
        1.2.4 存在的问题第15页
    1.3 本研究目的与假设第15-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假设第15-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19页
    2.1 被试选取第16-17页
    2.2 研究工具第17-18页
        2.2.1 (SCL-90)症状自评量表第17页
        2.2.2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第17页
        2.2.3 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第17-18页
        2.2.4 自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调查问卷第18页
        2.2.5 聚焦于积极情绪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活动方案第18页
    2.3 研究程序第18-19页
        2.3.1 现状调查第18-19页
        2.3.2 课程设计和实施第19页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1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9-39页
    3.1 研究一:现状调查第19-22页
        3.1.1 干预前高二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现状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第19-22页
    3.2 研究二:课程设计与实施第22-39页
        3.2.1 聚焦于积极情绪课程干预后高二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现状测量结果第22-39页
            3.2.1.1 前后测比较第22-38页
            3.2.2.2 质性结果第38-39页
4 探究结果讨论第39-43页
    4.1 当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的成因分析第39-41页
        4.1.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设置的教学目标较为单一第39-40页
        4.1.2 课程内容存在消极循环的现象第40页
        4.1.3 课程途径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第40页
        4.1.4 教师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方法较为模式化和刻板化第40-41页
        4.1.5 师生关系较为僵化和紧张第41页
    4.2 聚焦于积极情绪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分析第41页
    4.3 聚焦于积极情绪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在性别、生源地、家庭月收入上差异显著第41-42页
    4.4 建议第42-43页
5 研究结论及不足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附录A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效果调查问卷第47-48页
附录B 90项症状清单第48-51页
附件C 情绪量表第51-52页
附件D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第52-54页
附录E 课程设计第54-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4-6年级小学生学习压力、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建国后吴起县教育发展研究(1949-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