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内食品安全信息“身份证”的信息可视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国外食品安全信息“身份证”的信息可视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4.1 增强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第15页 |
1.4.2 增强内容的娱乐性和互动性 | 第15页 |
1.4.3 提升用户的关注度,维护消费者权益 | 第15-16页 |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食品安全信息“身份证”的概念梳理 | 第17-24页 |
2.1 食品安全 | 第17-19页 |
2.1.1 食品安全的概念与关注度 | 第17-18页 |
2.1.2 食品安全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18-19页 |
2.2 食品“身份证”的概述 | 第19-22页 |
2.2.1 食品“身份证”的定义与发展 | 第19-20页 |
2.2.2 食品“身份证”的信息分类和信息结构分析 | 第20-22页 |
2.3 食品“身份证”的构建对于食品安全的作用与意义 | 第22-23页 |
2.3.1 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第22页 |
2.3.2 信息获取的快捷性和食品安全全民化 | 第22页 |
2.3.3 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信息可视化的阐述 | 第24-28页 |
3.1 信息可视化的概述 | 第24-25页 |
3.1.1 定义 | 第24页 |
3.1.2 发展趋势与应用现状 | 第24-25页 |
3.1.3 信息可视化的视觉载体 | 第25页 |
3.2 信息可视化应用于食品“身份证”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27页 |
3.2.1 信息合理编排,标准化基本信息 | 第25-26页 |
3.2.2 信息总结梳理,科学化数据信息 | 第26页 |
3.2.3 视觉修辞描述,故事化扩展性信息 | 第26-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食品安全“身份证”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 | 第28-33页 |
4.1 食品安全“身份证”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设计原则 | 第28-30页 |
4.1.1 认知性原则 | 第28页 |
4.1.2 标准化原则 | 第28页 |
4.1.3 准确性原则 | 第28-29页 |
4.1.4 完整性原则 | 第29页 |
4.1.5 交互性原则 | 第29-30页 |
4.2 食品“身份证”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方法 | 第30-32页 |
4.2.1 线面分层法 | 第30页 |
4.2.2 符号翻译法 | 第30页 |
4.2.3 信息修辞法 | 第30-31页 |
4.2.4 轴测图情境法 | 第31页 |
4.2.5 关联数据分析法 | 第31-3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5章 信息可视化食品安全“身份证”设计的应用 | 第33-67页 |
5.1 以场景为中心的设计需求分析 | 第33-35页 |
5.1.1 场景化分析 | 第33-35页 |
5.1.2 设计需求分析 | 第35页 |
5.2 用户需求分析 | 第35-37页 |
5.3 信息媒介的选取 | 第37页 |
5.4 设计内容梳理 | 第37-45页 |
5.4.1 基本信息 | 第38-40页 |
5.4.2 成分信息 | 第40-41页 |
5.4.3 原产地信息 | 第41-42页 |
5.4.4 加工信息 | 第42-43页 |
5.4.5 仓储信息 | 第43-45页 |
5.5 设计方法实践 | 第45-63页 |
5.5.1 信息的分层化叙述 | 第45页 |
5.5.2 图形的符号化翻译 | 第45-53页 |
5.5.3 信息的修辞法表述 | 第53-54页 |
5.5.4 内容的情境化构成 | 第54-58页 |
5.5.5 数据的关联性分析 | 第58-63页 |
5.6 展示效果图 | 第63-6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