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同步网络课堂交互行为分析与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和评价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网络学习交互行为的分析与评价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相关理论和概念第20-29页
    2.1 行为科学理论第20-21页
        2.1.1 行为科学的内涵和研究领域第20页
        2.1.2 行为科学对网络交互行为研究的指导意义第20-21页
    2.2 交互理论第21-24页
        2.2.1 交互的定义第21页
        2.2.2 交互的分类第21-22页
        2.2.3 教学交互过程模型及交互层次塔第22-24页
    2.3 网络学习中的交互第24-26页
        2.3.1 网络学习交互工具第24-25页
        2.3.2 网络课堂中的交互行为第25-26页
    2.4 对话型同步网络课堂第26-29页
        2.4.1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堂第26-28页
        2.4.2 虚拟学习团队第28-29页
3 对话型同步网络课堂中交互行为的收集与分析第29-46页
    3.1 交互行为问卷的编制与施测第29-30页
        3.1.1 交互行为问卷的设计第29页
        3.1.2 问卷的整体结构第29-30页
        3.1.3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第30页
    3.2 课堂交互行为的观察第30-32页
        3.2.1 交互行为观察方案第30-31页
        3.2.2 交互行为观察表的设计第31-32页
    3.3 同步网络课堂学习者交互行为分析第32-39页
        3.3.1 同步网络课堂问卷结果分析第32-34页
        3.3.2 个案观察结果分析第34-39页
    3.4 同步网络课堂交互行为模型的构建第39-46页
        3.4.1 同步网络课堂交互行为分类模型第39-42页
        3.4.2 网络交互学习行为分类表第42-44页
        3.4.3 网络交互学习行为层次模型第44-46页
4 同步网络课堂交互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6-63页
    4.1 同步网络课堂交互行为评价的意义第46-47页
    4.2 同步网络课堂交互行为评价标准的确定第47-48页
        4.2.1 指标项收集第47-48页
        4.2.2 指标项的确定第48页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8-61页
        4.3.1 层次分析法第48-50页
        4.3.2 Yaahp软件介绍以及功能第50-51页
        4.3.3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51页
        4.3.4 专家决策第51-53页
        4.3.5 建立判断矩阵第53-58页
        4.3.6 计算与决策第58-61页
    4.4 同步网络课堂交互行为评价体系的展示第61-63页
5 同步网络课堂交互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和完善第63-79页
    5.1 虚拟学习团队交互行为的自评第63-65页
        5.1.1 自评问卷的编制第63页
        5.1.2 自评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第63-64页
        5.1.3 自评问卷的统计第64-65页
    5.2 自评结果得分情况分析第65-67页
        5.2.1 不同交互维度的整体得分情况第65页
        5.2.2 每一交互维度的具体得分情况第65-67页
    5.3 效度分析第67-71页
        5.3.1 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第68-70页
        5.3.2 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第70-71页
    5.4 信度分析第71-72页
        5.4.1 内部一致性信度第71-72页
        5.4.2 分半信度第72页
    5.5 同步网络课堂交互行为指标体系的完善第72-74页
    5.6 虚拟学习团队的交互行为绩效与课程学习成果相关性分析第74-79页
        5.6.1 虚拟学习团队的交互行为绩效平均得分第74页
        5.6.2 虚拟学习团队的课程学习成果平均得分第74-75页
        5.6.3 虚拟学习团队的交互行为绩效与学习成果相关性分析第75-77页
        5.6.4 结论第77-78页
        5.6.5 提高同步网络课堂中交互行为质量的指导性建议第78-79页
6 总结与不足之处第79-81页
    6.1 研究总结第79-80页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附录第84-92页
    附录1: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班交互行为调查问卷第84-87页
    附录2:《同步网络学习交互行为》个案观察记录表(观察王**)第87-90页
    附录3: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班交互行为自评表第90-92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心型师生关系及其建构
下一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实践分析与困境研究--以A区“社区服务中心”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