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师生关系论文

关心型师生关系及其建构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2-23页
    (一) 选题缘由第12-14页
        1. 呼唤关心:社会与教育的必然需要第12页
        2. 师生关系中“关心”异化的现状困扰第12-13页
        3. 个人的浓厚研究兴趣第13-14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 研究目的第14页
        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三) 研究综述第15-21页
        1. 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第15-19页
        2. 国内外关于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第19-20页
        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第20-21页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1-23页
        1. 研究思路第21-22页
        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一、关心型师生关系的意蕴第23-35页
    (一) “关心”的基本涵义第23-26页
        1. 语义学中的“关心”第23-24页
        2. 伦理学中的“关心”第24页
        3. 心理学中的“关心”第24-25页
        4. 教育学中的“关心”第25-26页
    (二) 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内涵第26-27页
        1. 基本涵义第26页
        2. 构成要素第26-27页
    (三) 关心型师生关系的性质第27-31页
        1. 有效的关系性第27-28页
        2. 非功利性第28-29页
        3. 开放性第29页
        4. 情境性第29-30页
        5. 连续性第30-31页
    (四) 关心型师生关系的超越性第31-35页
        1. 崇尚师生交流的情感性——对现代知识理性的超越第31-32页
        2. 贴近师生生活世界的情景性——对传统知识教育的超越第32-33页
        3. 关注生命成长的整体性——对片面化教育的超越第33-35页
二、师生关系“关心”异化的现状及原因第35-44页
    (一) 当前师生关系“关心”异化的表现第35-41页
        1. 师生关系的单向性第35-37页
        2. 师生关系的功利性第37-38页
        3. 师生关系的间离性第38-41页
    (二) 师生关系关心缺失的原因剖析第41-44页
        1. 传统陈旧教育观念的制约第41-42页
        2. 现代教育功利化的使然第42-43页
        3. 师生双方存在的问题第43-44页
三、关心型师生关系建构的意义第44-48页
    (一) 具有一种永恒性的伦理价值第44-45页
    (二)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关心品质第45-46页
    (三) 有利于学生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第46-47页
    (四) 有利于师生主体幸福感的实现第47-48页
四、关心型师生关系建构的策略第48-60页
    (一) 创建有利于建构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制度条件第48-51页
        1. 学校教育目标:重视关心教育第48-49页
        2. 学校课程设置:开设关心课程第49-50页
        3. 学校教学评价:纳入关心评价第50-51页
    (二) 营造良好的关心性的校园文化氛围第51-53页
        1. 关心性的校园文化第51-52页
        2. 校园文化对教师的关心第52页
        3.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关心第52-53页
    (三) 关心型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第53-58页
        1. 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第53-54页
        2. 树立关心的教育理念第54-55页
        3. 具备非凡的人格魅力第55-56页
        4. 增强关心的实践能力第56-58页
    (四) 关心型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要求第58-60页
        1. 正确认知关心第58页
        2. 切身体验关心第58页
        3. 真诚践行关心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双板环境下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以《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为例
下一篇:同步网络课堂交互行为分析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