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基于“互联网+”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文献调查法第14页
        1.3.2 案例分析法第14页
        1.3.3 课堂实验法第14页
        1.3.4 对比分析法第14-15页
    1.4 技术路线第15页
2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第15-18页
    2.1 理论基础第15-17页
        2.1.1 建构主义理论第15-16页
        2.1.2 多元智能理论第16页
        2.1.3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6-17页
        2.1.4 内部动机理论第17页
    2.2 相关概念第17-18页
        2.2.1 互联网+第17页
        2.2.2 主题教学第17-18页
3 基于“互联网+”主题教学模式构建第18-28页
    3.1 基于“互联网+”地理主题教学的内涵第18-19页
    3.2 基于“互联网+”地理主题教学的实施方式第19-21页
        3.2.1 基于“互联网+”的课堂主题教学第19-20页
        3.2.2 基于“互联网+”的在线主题教学第20-21页
        3.2.3 基于移动设备的主题教学第21页
    3.3 基于“互联网+”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第21-28页
        3.3.1 主题呈现第22-25页
        3.3.2 提出问题及子问题第25页
        3.3.3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第25-26页
        3.3.4 提出地理解决方案第26页
        3.3.5 验证实施方案第26页
        3.3.6 展示探究成果第26-27页
        3.3.7 数字化云评价方式第27-28页
4 基于互联网+的主题教学实验研究第28-48页
    4.1 实验目的第28页
    4.2 实验对象第28-29页
    4.3 实验前测第29-30页
    4.4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30-45页
        4.4.1 实验环境第30页
        4.4.2 实验内容第30-45页
    4.5 实验后测第45-46页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48页
5 基于互联网+主题教学的教学建议第48-50页
    5.1 开发实用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评价软件第48页
    5.2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第48-49页
        5.2.1 树立终身学习的专业意识第48-49页
        5.2.2 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第49页
    5.3 构建网络化的课堂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第49页
    5.4 改变单一笔试的评价标准,开展多元化评价方式第49-50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0-51页
    6.1 结论第50页
    6.2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中美教材对比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以人教版和科学发现者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