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引言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3.1 文献调查法 | 第14页 |
| 1.3.2 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 1.3.3 课堂实验法 | 第14页 |
| 1.3.4 对比分析法 | 第14-15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 2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 2.1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 2.1.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5-16页 |
| 2.1.2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6页 |
| 2.1.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6-17页 |
| 2.1.4 内部动机理论 | 第17页 |
| 2.2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 2.2.1 互联网+ | 第17页 |
| 2.2.2 主题教学 | 第17-18页 |
| 3 基于“互联网+”主题教学模式构建 | 第18-28页 |
| 3.1 基于“互联网+”地理主题教学的内涵 | 第18-19页 |
| 3.2 基于“互联网+”地理主题教学的实施方式 | 第19-21页 |
| 3.2.1 基于“互联网+”的课堂主题教学 | 第19-20页 |
| 3.2.2 基于“互联网+”的在线主题教学 | 第20-21页 |
| 3.2.3 基于移动设备的主题教学 | 第21页 |
| 3.3 基于“互联网+”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 第21-28页 |
| 3.3.1 主题呈现 | 第22-25页 |
| 3.3.2 提出问题及子问题 | 第25页 |
| 3.3.3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 第25-26页 |
| 3.3.4 提出地理解决方案 | 第26页 |
| 3.3.5 验证实施方案 | 第26页 |
| 3.3.6 展示探究成果 | 第26-27页 |
| 3.3.7 数字化云评价方式 | 第27-28页 |
| 4 基于互联网+的主题教学实验研究 | 第28-48页 |
| 4.1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 4.2 实验对象 | 第28-29页 |
| 4.3 实验前测 | 第29-30页 |
| 4.4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0-45页 |
| 4.4.1 实验环境 | 第30页 |
| 4.4.2 实验内容 | 第30-45页 |
| 4.5 实验后测 | 第45-46页 |
|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 5 基于互联网+主题教学的教学建议 | 第48-50页 |
| 5.1 开发实用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评价软件 | 第48页 |
| 5.2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 第48-49页 |
| 5.2.1 树立终身学习的专业意识 | 第48-49页 |
| 5.2.2 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 第49页 |
| 5.3 构建网络化的课堂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 第49页 |
| 5.4 改变单一笔试的评价标准,开展多元化评价方式 | 第49-50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 6.1 结论 | 第50页 |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