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音》音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类音》成书及作者生平简介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类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0-13页 |
第一章 音论卷内容分析 | 第13-37页 |
第一节 声音元本论(上) | 第13-18页 |
第二节 声音元本论(下) | 第18-23页 |
第三节 南北音论观 | 第23-28页 |
第四节 古今音论观 | 第28-29页 |
第五节 全分音论观 | 第29-32页 |
第六节 反切音论观 | 第32-37页 |
第二章 图说卷内容分析 | 第37-53页 |
第一节 五十母图说 | 第37-43页 |
第二节 四呼图说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二十四类图说 | 第44-47页 |
第四节 一百四十七韵图说 | 第47-48页 |
第五节 等韵辨淆图说 | 第48-53页 |
第三章 《类音》声母系统及其拟音 | 第53-73页 |
第一节 喉音分析 | 第53-57页 |
第二节 舌音分析 | 第57-63页 |
第四节 齿音分析 | 第63-65页 |
第五节 唇音分析 | 第65-68页 |
第六节 所增之母分析 | 第68-71页 |
第七节 《类音》声母拟音表 | 第71-73页 |
第四章 《类音》韵母系统及其拟音 | 第73-93页 |
第一节 支微、规闚、真文、质物组 | 第73-77页 |
第二节 车遮、灰回、元先、月屑组 | 第77-79页 |
第三节 车遮分音、皆咍、删山、黠鎋组 | 第79-81页 |
第四节 敷模、尤侯、东冬、屋烛组 | 第81-83页 |
第五节 敷模分音、幽、庚青、陌职组 | 第83-85页 |
第六节 歌戈、肴萧、江唐、觉铎组 | 第85-88页 |
第七节 家麻、豪宵、阳姜、药灼组 | 第88-90页 |
第八节 侵寻、缉习、覃盐、合叶、咸凡、洽乏组 | 第90-91页 |
第九节 韵母拟音表 | 第91-93页 |
第五章 关于《类音》的四声问题研究 | 第93-99页 |
第一节 平上去声讨论 | 第93-96页 |
第二节 入声和入声韵 | 第96-9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9-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个人简历 | 第113-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