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平潭岛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 实践意义第12-13页
    1.3 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第13-16页
        1.3.1 脆弱性的概念与研究第13-14页
        1.3.2 脆弱性评价研究动态第14-16页
    1.4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第16-19页
        1.4.1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概念第16-18页
        1.4.2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动态第18-19页
    1.5 海岛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第19-21页
        1.5.1 海岛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第19页
        1.5.2 海岛脆弱性研究进展第19-21页
        1.5.3 平潭岛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进展第21页
    1.6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第21-25页
        1.6.1 研究目标第21-22页
        1.6.2 研究内容第22页
        1.6.3 研究技术路线第22-25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25-29页
    2.1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第25-27页
        2.1.1 地理位置第25页
        2.1.2 地质地貌第25-26页
        2.1.3 气候条件第26页
        2.1.4 土壤与植被第26页
        2.1.5 水文第26-27页
    2.2 社会经济概况第27页
    2.3 主要的脆弱性问题第27-29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29-45页
    3.1 评价模型第29-31页
        3.1.1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组成要素第29-30页
        3.1.2 脆弱性评价层次第30-31页
        3.1.3 评价模型的确定第31页
    3.2 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1-39页
        3.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1-32页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层次第32页
        3.2.3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32-39页
    3.3 评价指标数据库第39-42页
        3.3.1 评价指标数据来源第39-41页
        3.3.2 评价指标数据预处理与标准化第41-42页
    3.4 研究方法的确定第42-45页
        3.4.1 主成分分析法第42-43页
        3.4.2 熵值法第43-45页
第四章 平潭岛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第45-77页
    4.1 平潭岛社会—生态系统暴露评价与分析第45-59页
        4.1.1 暴露评价第45-47页
        4.1.2 暴露分析第47-58页
        4.1.3 小结第58-59页
    4.2 平潭岛社会—生态系敏感性评价与分析第59-70页
        4.2.1 敏感性评价第59-61页
        4.2.2 敏感性分析第61-69页
        4.2.3 小结第69-70页
    4.3 平潭岛社会—生态系适应能力评价与分析第70-77页
        4.3.1 适应能力评价第70-72页
        4.3.2 适应能力分析第72-75页
        4.3.3 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平潭岛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分析第77-85页
    5.1 脆弱性评价与分级第77-81页
    5.2 脆弱性分析第81-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6.1 结论第85-86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86-87页
附录第87-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个人简历第107-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公司基于QFD的多品种小批量供应商选择研究
下一篇:《类音》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