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民族声乐理论研究第12-14页
        1.2.2 美声唱法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课题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页
        1.4.2 写作安排第16-18页
2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起源与发展第18-26页
    2.1 美声唱法的起源与发展第18-20页
        2.1.1 圣咏音乐时期第18页
        2.1.2 阉人歌手时期第18-19页
        2.1.3 完美发展时期第19-20页
        2.1.4 现代成熟时期第20页
    2.2 民族唱法的起源第20-22页
        2.2.1 民族唱法的兴起阶段第21页
        2.2.2 戏歌综合唱法阶段第21页
        2.2.3 新型演唱阶段第21-22页
        2.2.4 多样化民族唱法阶段第22页
    2.3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歌唱特点第22-26页
        2.3.1 呼吸的综合运用第22-23页
        2.3.2 发声方法的运用第23-24页
        2.3.3 重视共鸣的运用第24-26页
3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共通和差异第26-33页
    3.1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共通第26-27页
        3.1.1 两种唱法对于呼吸的要求第26页
        3.1.2 对咬字吐字的要求第26-27页
        3.1.3 两种唱法对于演唱风格的运用第27页
    3.2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差异第27-33页
        3.2.1 气息运用的差异第28页
        3.2.2 演唱共鸣的差异第28-30页
        3.2.3 歌唱语言的差异第30-31页
        3.2.4 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第31-33页
4 美声唱法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与融合第33-38页
    4.1 美声唱法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意义与价值第33-34页
        4.1.1 民族唱法生理构造理论的欠缺第33页
        4.1.2 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理论薄弱第33-34页
        4.1.3 民族唱法的声乐理论匮乏第34页
    4.2 美声唱法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方法第34-36页
        4.2.1 对美声唱法中气息控制的借鉴第34-35页
        4.2.2 对美声唱法中发声技巧的借鉴第35页
        4.2.3 对美声唱法中共鸣的借鉴第35-36页
    4.3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第36-38页
5 美声唱法对于民族声乐的影响第38-42页
    5.1 美声唱法对于民族声乐产生的主要影响第38-40页
        5.1.1 弘扬民族声乐文化第38页
        5.1.2 多元化发展民族声乐第38-39页
        5.1.3 提高声乐演唱水平第39页
        5.1.4 增加中西方文化交融第39-40页
    5.2 新时代下民族声乐演唱的变革第40页
    5.3 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体育舞蹈课实施“小群体—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卡巴列夫斯基《D大调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和演奏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