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蓝莓品质的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1.1.1 蓝莓理化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2 蓝莓的pH值、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缓冲容量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1.3 蓝莓的香气成分 | 第15页 |
1.1.4 多酚 | 第15-16页 |
1.1.5 黄酮类 | 第16-17页 |
1.2 蓝莓花色苷的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1.2.1 蓝莓花色苷概述 | 第17-18页 |
1.2.2 花色苷结构及种类 | 第18页 |
1.2.3 花色苷的性质 | 第18-19页 |
1.2.4 蓝莓花色苷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AA的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1.3.1 AA的概述 | 第20-21页 |
1.3.2 天然植物源成分对AA防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5 研究路线 | 第23-24页 |
第2章 不同品种蓝莓特征品质评价 | 第24-39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2.1.3 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2.2.1 不同品种蓝莓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25-27页 |
2.2.2 不同品种蓝莓抗氧化成分含量的测定 | 第27-29页 |
2.2.3 不同品种蓝莓香气成分的测定 | 第29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3.1 不同品种蓝莓缓冲系数、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分析 | 第30-31页 |
2.3.2 不同品种蓝莓pH值、总酸度和糖酸比分析 | 第31-32页 |
2.3.3 不同品种蓝莓光谱特征分析 | 第32页 |
2.3.4 不同品种蓝莓的总酚、总花色苷和总黄酮含量分析 | 第32-34页 |
2.3.5 不同品种蓝莓的香气成分分析 | 第34-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不同品种蓝莓花色苷成分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9-56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9-40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9-40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4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3.2.1 蓝莓花色苷的提取 | 第40-41页 |
3.2.2 蓝莓花色苷的组分鉴定 | 第41页 |
3.2.3 蓝莓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41-44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3.3.1 蓝莓花色苷的组分鉴定 | 第44-48页 |
3.3.2 蓝莓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48-54页 |
3.4 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蓝莓花色苷对AA所致HepG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56-69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56-58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4.1.2 设备与仪器 | 第57页 |
4.1.3 溶液的配制 | 第57-5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8-62页 |
4.2.1 细胞的培养 | 第58-59页 |
4.2.2 细胞计数 | 第59页 |
4.2.3 蓝莓花色苷对AA所致HepG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 第59-62页 |
4.3 数据处理 | 第62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4.4.1 蓝莓花色苷浓度的确定 | 第62-63页 |
4.4.2 蓝莓花色苷对AA所致HepG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63-67页 |
4.5 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创新点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导师简介 | 第78-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