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2.1 归属感的相关研究 | 第9-12页 |
2.1.1 归属感及学校归属感概念的提出 | 第9-10页 |
2.1.2 归属感测量方式 | 第10-12页 |
2.2 团体辅导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2.2.1 团体辅导的概念 | 第12页 |
2.2.2 团体辅导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2-13页 |
2.3 相关研究文献研究结果总结 | 第13-15页 |
3 问题提出 | 第15-18页 |
3.1 中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 第15-16页 |
3.2 问题提出 | 第16-17页 |
3.3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3.4 研究假设 | 第17页 |
3.5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4 研究一: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调查 | 第18-23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18页 |
4.3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4.4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4.4.1 研究工具 | 第19页 |
4.4.2 施测与处理 | 第19页 |
4.5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19-23页 |
4.5.1 邢台市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19-20页 |
4.5.2 邢台市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年级差异分析 | 第20-21页 |
4.5.3 邢台市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生源地差异分析 | 第21页 |
4.5.4 邢台市中职生学校归属感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 第21-22页 |
4.5.5 邢台市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专业差异分析 | 第22-23页 |
5 研究二:团体辅导对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干预研究 | 第23-33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5.2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5.3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5.3.1 实验班 | 第23页 |
5.3.2 控制班 | 第23页 |
5.4 测量工具 | 第23页 |
5.5 实验方案 | 第23-29页 |
5.6 研究结果 | 第29-33页 |
5.6.1 实验班前测与对照班前测的得分比较 | 第29-30页 |
5.6.2 实验班前、后测配对样本 t 检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30-31页 |
5.6.3 控制班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31页 |
5.6.4 团体辅导干预反馈结果 | 第31-33页 |
6 讨论 | 第33-36页 |
6.1 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调查的讨论 | 第33-34页 |
6.2 团体辅导对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干预研究的讨论 | 第34-35页 |
6.3 不足之处 | 第35-36页 |
7 结论 | 第36-37页 |
8 教育建议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1 | 第43-45页 |
附录2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