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

核心语义特征对动词“迎”和“接”语义更替现象的制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缘起第9-10页
    1.2 研究内容第10页
    1.3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1 关于词义演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0-11页
        1.3.2 关于核心义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1-12页
        1.3.3 关于义素分析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2页
        1.3.4 关于认知语义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2-13页
        1.3.5 小结第13页
    1.4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5 研究理论及方法第14页
    1.6 研究价值第14-15页
    1.7 本文观点第15-16页
第二章 动词“迎”、“接”表“迎接”义的历时演变情况第16-29页
    2.1 动词“迎”、“接”的总体使用情况第16-20页
    2.2 动词“迎”、“接”表“迎接”义的语义更替及语义分工第20-29页
第三章 动词“迎”、“接”的核心语义特征提取第29-37页
    3.1 动词“迎”的核心语义特征——面向/相向第29-34页
        3.1.1“迎”的本义分析第29-30页
        3.1.2 “迎”的同义词比较第30-33页
        3.1.3“迎”的同源词系联第33-34页
    3.2 动词“接”的核心语义特征——接点第34-37页
        3.2.1 “接”的本义分析第34-35页
        3.2.2 “接”的同义词比较第35页
        3.2.3 “接”的同源词系联第35-37页
第四章 核心语义特征对动词“迎”、“接”派生义的制约第37-58页
    4.1 核心语义特征对动词“迎”派生义的制约第37-46页
        4.1.1“迎”的派生义及其语义特征分析第37-42页
        4.1.2 “迎”的语义发展脉络梳理第42-44页
        4.1.3 “迎”的核心语义特征“面向/相向”对其派生义的制约第44-46页
    4.2 核心语义特征对动词“接”派生义的制约第46-58页
        4.2.1 “接”的派生义及其语义特征分析第46-53页
        4.2.2 “接”的语义发展脉络梳理第53-55页
        4.2.3 “接”的核心语义特征“接点”对其派生义的制约第55-58页
第五章 核心语义特征对动词“迎”、“接”语义更替的制约第58-69页
    5.1 动词“迎”、“接”的认知对比分析第58-64页
        5.1.1 动词“迎”、“接”在认知上的共性第59-61页
        5.1.2 动词“迎”、“接”在认知上的差异第61-62页
        5.1.3 对动词“迎”、“接”共性及差异的解释第62-64页
    5.2 制约动词“迎”、“接”语义发展的认知解释第64-66页
        5.2.1 制约动词“迎”语义发展的认知解释第64-65页
        5.2.2 制约动词“接”语义发展的认知解释第65-66页
    5.3 制约动词“迎”、“接”语义更替的解释第66-69页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后记第74-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5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的科研课题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都市灵童手风琴学校”为例论儿童手风琴教育管理艺术
下一篇:梅尧臣诗歌地名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