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梅尧臣诗歌地名疏证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前言第10-31页
    一、梅尧臣研究近况综述第10-21页
        (一) 梅尧臣生平简介及文学地位第10页
        (二) 梅尧臣诗歌研究综述第10-21页
    二、对梅尧臣及其诗歌进行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意义第21-22页
    三、关于梅尧臣诗歌中地名的研究第22-31页
        (一) 研究方法第22-23页
        (二) 统计结果第23-26页
        (三) 研究结论第26-31页
凡例第31-32页
京畿路第32-52页
    东京开封府第32-36页
    西京河南府第36-51页
    南京应天府第51页
    北京大名府第51-52页
京东路第52-60页
    京东东路第52-56页
    京东西路第56-60页
京西路第60-83页
    京西南路第60-67页
    京西北路第67-83页
河北路第83-93页
    河北东路第83-86页
    河北西路第86-93页
河东路第93-99页
陕西路第99-115页
    永兴军路第99-111页
    秦凤路第111-115页
两浙路第115-165页
    淮南东路第142-159页
    淮南西路第159-165页
江南东路第165-185页
江南西路第185-190页
荆湖北路第190-196页
荆湖南路第196-200页
福建路第200-203页
成都府路第203-208页
潼川府路第208-210页
利州路第210-211页
夔州路第211-215页
广南东路第215-218页
广南西路第218-219页
东夷第219页
河渠第219-231页
参考文献第231-237页
附录一 梅尧臣诗歌地名索引第237-245页
附录二 梅尧臣诗歌地名朱本索引第245-253页
后记第253页

论文共2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心语义特征对动词“迎”和“接”语义更替现象的制约研究
下一篇:翁方纲杜诗学研究--以《翁批杜诗》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