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对程度副词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第二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五节 写作思路及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第一节 关于程度副词的分类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关于程度副词的基本功能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关于程度副词的归属和量级研究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关于程度副词的对比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五节 关于程度副词的偏误研究 | 第18-19页 |
第六节 前人研究当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相对程度副词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 第21-25页 |
第一节 定义及特点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相对程度副词归属划分 | 第22页 |
第三节 相对程度副词的内部差异 | 第22-25页 |
第四章 相对程度副词的偏误分析 | 第25-36页 |
第一节 留学生出现的偏误及偏误的类型 | 第25-29页 |
第二节 相对程度副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第三节 对相对程度副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 第32-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