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现状第9-10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框架第10-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文献研究法第12页
     ·访谈法第12页
     ·问卷调查法第12页
     ·系统化建模的方法第12页
     ·教育实验法第12-13页
第二章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概述第13-21页
   ·CAS 理论产生背景第13-15页
   ·CAS 理论概述第15页
   ·CAS 理论中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第15-17页
     ·聚集第15-16页
     ·非线性第16页
     ·流第16页
     ·多样性第16页
     ·标识第16-17页
     ·内部模型第17页
     ·积木第17页
   ·CAS 理论的主要特点归纳第17-18页
     ·CAS 中主体的适应性第17-18页
     ·CAS 中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第18页
     ·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第18页
     ·CAS 理论给主体赋予聚集特性第18页
   ·CAS 理论的应用现状第18-21页
第三章 教学设计研究现状第21-28页
   ·以系统观的视角综述教学设计第21-23页
     ·确定性的线性系统思维阶段第21-22页
     ·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思维阶段第22页
     ·非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思维第22-23页
   ·当前教学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第23-26页
   ·原因分析第26-27页
   ·解决方法——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第27-28页
第四章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野下的教学系统第28-34页
   ·教学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第28-29页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7 个概念在教学系统中的隐喻第29-31页
     ·教学系统中的聚集第29-30页
     ·教学系统中的非线性第30页
     ·教学系统中的流第30页
     ·教学系统中的多样性第30页
     ·教学系统中的标识第30-31页
     ·教学系统中的内部模型第31页
     ·教学系统中的积木第31页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系统特性第31-34页
     ·教学系统中的学生和教师是具有主动性、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智能主体第32页
     ·教学系统中主体与主体、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第32页
     ·考察教学系统时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第32-33页
     ·注重教学系统中的合作与竞争机制第33-34页
第五章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第34-62页
   ·模式及教学模式的理解第34-36页
     ·模式及教学模式第34-35页
     ·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及特点第35-36页
   ·典型教学模式归纳第36-39页
     ·肯普模式第36-37页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第37-39页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特征第39-48页
     ·对教学设计的认识第39-40页
     ·教学系统设计观的转变第40-41页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的特点第41-48页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与阐释第48-56页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第48-51页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的阐释第51-55页
     ·小结第55-56页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功能定位第56-60页
   ·基于CAS 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与传统教学设计模式的比较第60-62页
第六章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应用第62-68页
   ·实践的背景第62-63页
   ·实践的过程第63-66页
     ·设计阶段第63-64页
     ·实施阶段第64-66页
   ·实践的效果第66-6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1页
   ·研究结论第68页
   ·研究创新第68-70页
   ·研究展望第70-71页
附录一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用主义主导下的新加坡教育
下一篇:从生活世界看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以K市F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