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世界看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以K市F社区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2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回顾和研究框架 | 第12-25页 |
一、流动儿童学校教育问题 | 第12-14页 |
(一) 关注层面 | 第12-13页 |
(二) 思考分析 | 第13-14页 |
二、教育政策梳理 | 第14-16页 |
(一) 政策梳理 | 第14-16页 |
(二) 思考分析 | 第16页 |
三、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 第16-18页 |
(一) 家庭教育 | 第16-17页 |
(二) 社会教育 | 第17-18页 |
四、研究框架和概念界定 | 第18-25页 |
(一) 研究文本框架 | 第18-19页 |
(二) 研究视角:儿童有没有权利 | 第19-20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20-25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来源 | 第25-33页 |
一、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 | 第25-30页 |
(一) 方法论简述 | 第25-27页 |
(二) 具体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二、研究点的选择 | 第30页 |
三、研究者的定位与资料来源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流动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 | 第33-44页 |
一、迷茫的求学之路 | 第33-40页 |
(一) 流动儿童就学责任不明 | 第33-35页 |
(二) 流动的求学之路 | 第35-39页 |
(三) 小结:迷茫的求学道路 | 第39-40页 |
二、欠佳而单调的学习生活 | 第40-42页 |
(一) 条件参差不齐的学校 | 第40-41页 |
(二) 枯燥的学习 | 第41页 |
(三) 规范化下的教育 | 第41-42页 |
三、零花钱问题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 第44-57页 |
一、流动儿童缺少父母的关注 | 第44-50页 |
(一) 流动儿童缺少关注的经历 | 第44-48页 |
(二) 父亲的角色 | 第48-49页 |
(三) 家庭的重要性 | 第49-50页 |
二、小结:缺少关注的影响 | 第50-54页 |
(一) 重视不等于关注 | 第50-52页 |
(二) 缺少关注的影响 | 第52-54页 |
三、父母的期望 | 第54-55页 |
四、再续零花钱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流动儿童的社会教育问题 | 第57-66页 |
一、生活环境的影响 | 第57-61页 |
(一) 城乡社会环境双层影响 | 第57-58页 |
(二) 后续零花钱 | 第58-59页 |
(三) 零花钱的思考 | 第59-61页 |
二、社区组织的行动 | 第61-66页 |
(一) 将来一定好好报答你们 | 第61-62页 |
(二) 我们“要”儿童来参与 | 第62-63页 |
(三) 思考儿童权利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72页 |
一、使儿童全面、满意的生活 | 第67-69页 |
二、营造社会关怀的氛围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