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3页 |
| 1.1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 第10页 |
| 1.2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相关大纲 | 第10-11页 |
| 1.2.1《汉语教程》与《发展汉语》 | 第10-11页 |
| 1.2.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 | 第11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4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2-13页 |
| 1.4.1 对外汉语教材的专项研究 | 第12页 |
| 1.4.2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对比的研究 | 第12-13页 |
| 第2章《汉语教程》与《发展汉语》复句类型对比 | 第13-20页 |
| 2.1 《汉语教程》与《发展汉语》复句大类的对比 | 第13-16页 |
| 2.1.1《语法等级大纲》复句大类的类型 | 第13-14页 |
| 2.1.2《汉语教程》复句大类的类型 | 第14-15页 |
| 2.1.3《发展汉语》复句大类的类型 | 第15-16页 |
| 2.2 《汉语教程》与《发展汉语》复句小类的对比 | 第16-20页 |
| 2.2.1《语法等级大纲》复句小类的类型 | 第16-17页 |
| 2.2.2《汉语教程》复句小类的类型 | 第17-18页 |
| 2.2.3《发展汉语》复句小类的类型 | 第18-19页 |
| 2.2.4《汉语教程》和《发展汉语》复句小类的对比 | 第19-20页 |
| 第3章 《汉语教程》与《发展汉语》复句等级对比 | 第20-36页 |
| 3.1 《语法等级大纲》对语法项目的编写要求 | 第20-21页 |
| 3.2 《语法等级大纲》与两套教材所收录的复句等级对比 | 第21-34页 |
| 3.2.1 《语法大纲》所收录的复句等级及类型 | 第21-25页 |
| 3.2.2 两套教材所收录的超纲复句及类型 | 第25-26页 |
| 3.2.3 两套教材所收录的超等级复句及类型 | 第26-28页 |
| 3.2.4 两套教材所收录超顺序的复句及类型 | 第28-29页 |
| 3.2.5 两套教材所遗漏的复句类型 | 第29-34页 |
| 3.3 两套教材与《语法等级大纲》复句等级对比 | 第34-36页 |
| 第4章 《汉语教程》与《发展汉语》复句复现情况比较 | 第36-41页 |
| 4.1 记忆理论和遗忘曲线 | 第36-37页 |
| 4.1.1 记忆理论 | 第36页 |
| 4.1.2 遗忘曲线 | 第36-37页 |
| 4.2 两套教材语法点中复句关联词复现情况的对比 | 第37-41页 |
| 4.2.1 《汉语教程》的关联词复现情况 | 第37-38页 |
| 4.2.2 《发展汉语》的关联词复现情况 | 第38-39页 |
| 4.2.3 两套教材复句大类复现情况的对比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