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汉语》和《新实用汉语》副词对比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1 副词本体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2 副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运用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3 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 第14-15页 |
第2章《博》和《新》在副词收词范围上的比较 | 第15-25页 |
2.1 教材基本情况 | 第15-16页 |
2.2《博》和《新》副词的收词数量比较 | 第16-20页 |
2.2.1《博》和《新》所收录副词的总体比较 | 第16-18页 |
2.2.2 《博》和《新》所收录副词的数量对比 | 第18-20页 |
2.2.3《博》和《新》收录副词的比较结果 | 第20页 |
2.3《博》和《新》副词的复现率比较 | 第20-25页 |
2.3.1《博》中副词复现率情况 | 第21-22页 |
2.3.2 《新》中副词复现率 | 第22页 |
2.3.3 常用词和非常用词的复现情况 | 第22-24页 |
2.3.4 《博》和《新》副词复现率的比较结果 | 第24-25页 |
第3章《博》和《新》在副词等级排列上的比较 | 第25-32页 |
3.1《汉字大纲》的要求 | 第25页 |
3.2《博》与《汉字大纲》对比分析 | 第25-27页 |
3.2.1 总量对比 | 第26页 |
3.2.2 初级阶段的对比 | 第26-27页 |
3.2.3 中级阶段的对比 | 第27页 |
3.2.4 高级阶段的对比 | 第27页 |
3.3《新》与《汉字大纲》 | 第27-28页 |
3.3.1 总量对比 | 第28页 |
3.3.2 初级阶段的对比 | 第28页 |
3.3.3 中级阶段的对比 | 第28页 |
3.3.4 高级阶段对比 | 第28页 |
3.4《博》与《新》在副词等级排列的比较分析 | 第28-31页 |
3.4.1 水平方向上的比较分析 | 第28-30页 |
3.4.2 垂直方向上的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3.5《博》和《新》副词等级的对比结果 | 第31-32页 |
第4章《博》和《新》在副词义项和释义上的比较 | 第32-38页 |
4.1《博》和《新》释义项目的比较 | 第32-33页 |
4.2《博》和《新》释义内容的比较 | 第33-37页 |
4.2.1 同词异注 | 第33-36页 |
4.2.2 汉语多义词的义项选择问题 | 第36-37页 |
4.3《博》和《新》副词释义的对比结果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