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作曲理论论文

《于无声处—为巴扬、小提琴与大提琴》音高结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3页
    1.4 本文可行性分析第13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贾国平与《于无声处》第15-18页
    2.1 贾国平及其音乐创作第15-16页
    2.2 《于无声处》概述第16-17页
    2.3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3章 《于无声处》中心音列技术的运用第18-43页
    3.1 泛音列作为基本结构成分的中心音列及其结构特征第18-22页
    3.2 五度循环音列作为基本结构成分的中心音列及其结构特征第22-24页
    3.3 五声音阶作为基本结构成分的中心音列及其结构特征第24-26页
    3.4 中心音列技术个性化运用第26-38页
        3.4.1 音列首音作为调中心音的运用第26-30页
        3.4.2 纯五度音程作为核心音程的运用第30-36页
        3.4.3 中心音列的非五声性运用第36-38页
    3.5 十二音列作为基本结构成分的中心音列技术运用第38-41页
        3.5.1 十二音列的结构分析第39-40页
        3.5.2 十二音列的呈现形式第40-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于无声处》中心和音技术及音块技术的运用第43-53页
    4.1 中心和音技术的运用第43-50页
        4.1.1 中心和音的结构及派生关系第44-46页
        4.1.2 中心和音在作品中的呈现形式第46-50页
    4.2 音块技术的运用第50-52页
    4.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微分音对中心音的润饰作用第53-57页
    5.1 辅助音类型微分音的运用第53-54页
    5.2 经过音类型微分音的运用第54-55页
    5.3 八度形式微分音的运用第55-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酒店微信公众号营销效果评价研究
下一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以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