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抗氧化肽的构效关系及定向制备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6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抗氧化肽的研究现状第14-24页
        1.2.1 研究概况第14-23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24页
    1.3 抗氧化肽的构效关系第24-30页
        1.3.1 肽的氨基酸组成第25-29页
        1.3.2 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第29页
        1.3.3 肽的分子量大小第29-30页
        1.3.4 肽键及空间构象第30页
    1.4 抗氧化肽的体外活性评价方法第30-33页
        1.4.1 自由基清除能力第30-32页
        1.4.2 还原能力第32页
        1.4.3 金属螯合能力第32-33页
        1.4.4 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第33页
        1.4.5 体外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能力第33页
    1.5 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其分离鉴定第33-38页
        1.5.1 抗氧化肽的制备第34-35页
        1.5.2 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第35页
        1.5.3 用于生物活性肽研究的实用性数据库及工具第35-38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8-40页
        1.6.1 立题依据第38-39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56页
第二章 DPPH及ABTS法评价氨基酸及肽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56-78页
    2.1 前言第56-5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57-59页
        2.2.1 实验材料第57-58页
        2.2.2 实验方法第58-59页
        2.2.3 数据分析第5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9-72页
        2.3.1 DPPH法评价氨基酸及肽类物质抗氧化活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第59-65页
        2.3.2 ABTS法评价氨基酸及肽类物质抗氧化活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第65-72页
    2.4 本章小结第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第三章 抗氧化氨基酸对肽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78-92页
    3.1 前言第78-7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79-81页
        3.2.1 实验材料第79页
        3.2.2 实验方法第79-81页
        3.2.3 数据分析第8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1-88页
        3.3.1 游离氨基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第81-82页
        3.3.2 抗氧化氨基酸对二肽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82-85页
        3.3.3 抗氧化氨基酸对多肽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85-86页
        3.3.4 不同方法评价肽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第86-88页
    3.4 本章小结第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第四章 抗氧化氨基酸对二肽在人血红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保护作用的影响第92-107页
    4.1 前言第92-9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93-95页
        4.2.1 实验材料第93-94页
        4.2.2 实验方法第94-95页
        4.2.3 数据分析第9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5-103页
        4.3.1 不同类型的二肽对AAPH诱导的人血红细胞溶血的保护作用第95-96页
        4.3.2 抗氧化二肽对AAPH诱导的人血红细胞溶血保护作用的时间及浓度效应第96-99页
        4.3.3 抗氧化二肽对AAPH诱导的人血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氧化的影响第99-100页
        4.3.4 抗氧化二肽对AAPH诱导的人血红细胞中MDA形成的影响第100-101页
        4.3.5 抗氧化二肽对AAPH诱导的人血红细胞中GSH含量的影响第101-102页
        4.3.6 抗氧化二肽对AAPH诱导的人血红细胞中CAT水平的影响第102-103页
    4.4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第五章 含Tyr或Trp残基抗氧化二肽的定量构效关系及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第107-127页
    5.1 前言第107-10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108-110页
        5.2.1 实验材料第108页
        5.2.2 实验方法第108-11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0-123页
        5.3.1 含Tyr/Trp残基的二肽在ABTS及ORAC法中的抗氧化活性第110-112页
        5.3.2 基于氨基酸描述符的抗氧化二肽QSAR模型第112-119页
        5.3.3 抗氧化二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第119-123页
    5.4 本章小结第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7页
第六章 抗氧化肽蛋白原料的定向筛选及目标抗氧化肽的分离鉴定第127-158页
    6.1 前言第127-128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128-132页
        6.2.1 实验材料第128-129页
        6.2.2 实验方法第129-132页
        6.2.3 数据分析第132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32-153页
        6.3.1 不同动植物蛋白原料中抗氧化氨基酸的含量第132-134页
        6.3.2 不同动植物蛋白水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第134-137页
        6.3.3 不同动植物蛋白水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PLS模型第137-139页
        6.3.4 大米蛋白抗氧化肽的酶解制备第139-141页
        6.3.5 大米蛋白抗氧化肽的凝胶色谱分离第141-142页
        6.3.6 大米蛋白抗氧化肽的序列鉴定第142-151页
        6.3.7 大米蛋白抗氧化肽的活性验证第151-153页
    6.4 本章小结第153-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58页
结论与展望第158-161页
    1. 结论第158-160页
    2. 论文创新点第160页
    3. 展望第160-16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1-164页
致谢第164-166页
附件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电信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重庆市主城区佛寺园林景前区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