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20页 |
(一) 研究的背景与缘起 | 第7-9页 |
(二) 研究的成果综述 | 第9-17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20页 |
一、精神互动是大学本科课堂师生最主要的互动方式 | 第20-26页 |
(一) 大学本科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 | 第20-24页 |
(二) 大学本科课堂是师生精神互动之地的原因所在 | 第24-26页 |
二、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本科课堂师生精神互动异化现象 | 第26-30页 |
(一) 互动主体情感阻隔严重 | 第26-27页 |
(二) 互动内容在精神层面的缺失 | 第27-28页 |
(三) 互动形式中多媒体设备的过度应用 | 第28-30页 |
三、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本科课堂师生精神互动的异化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一) 思想认识根源:陈旧的教学观念 | 第30-31页 |
(二) 制度根源: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 第31页 |
(三) 文化心理根源:封闭的心态与失落的主体意识 | 第31-33页 |
四、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本科课堂师生精神互动异化的转变途径 | 第33-38页 |
(一) 创设想象空间,适应互动主体差异 | 第33-34页 |
(二) 营造互动情感空间,激发互动主体活力 | 第34-36页 |
(三) 重视"默会知识",在精神互动中促进知识的传播与生成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