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5页 |
1.1 枣概述 | 第15-17页 |
1.1.1 枣的分布与种植状况 | 第15页 |
1.1.2 枣的加工情况 | 第15-16页 |
1.1.3 枣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功效 | 第16-17页 |
1.2 金丝小枣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金丝小枣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 第17-18页 |
1.2.2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8-19页 |
1.2.3 环磷酸腺苷 | 第19页 |
1.2.4 多糖 | 第19-20页 |
1.2.5 小分子糖 | 第20-21页 |
1.3 肠道微生态 | 第21-22页 |
1.3.1 肠道微生态概述 | 第21-22页 |
1.3.2 枣活性物质对肠道微生物作用 | 第22页 |
1.4 发酵对枣成分影响 | 第22-23页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1.5.1 立题目的与意义 | 第23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金丝小枣小分子糖制备 | 第25-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5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2.2.1 金丝小枣小分子糖提取 | 第26-28页 |
2.2.2 最佳酵母添加量确定 | 第28页 |
2.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HPLC测定发酵前后金丝小枣小分子糖变化 | 第29-3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3.2.1 经膜过滤后枣小分子糖的HPLC图 | 第30-31页 |
3.2.2 经DEAE纯化后小分子糖HPLC图 | 第31页 |
3.2.3 标准品HPLC图 | 第31页 |
3.2.4 标准曲线 | 第31-32页 |
3.2.5 发酵前后枣小分子糖HPLC图 | 第32-33页 |
3.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金丝小枣小分子糖对三种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 第34-3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34页 |
4.1.3 菌种活化 | 第34页 |
4.1.4 生长曲线测定 | 第34页 |
4.1.5 金丝小枣小分子糖对三种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4.2.1 双歧杆菌生长曲线 | 第35页 |
4.2.2 金丝小枣小分子糖不同添加量对双歧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3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 | 第36页 |
4.2.4 金丝小枣小分子糖不同添加量对大肠杆菌体外生长影响 | 第36-37页 |
4.2.5 乳杆菌生长曲线 | 第37页 |
4.2.6 金丝小枣小分子糖不同添加量对乳杆菌体外生长影响 | 第37页 |
4.3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五章 金丝小枣小分子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39-5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5.1.1 材料与试剂 | 第39页 |
5.1.2 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5.1.3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5.2.1 小鼠体重变化 | 第41-42页 |
5.2.2 各组小鼠肠道菌落数比较 | 第42页 |
5.2.3 盲肠和结肠质量 | 第42-43页 |
5.2.4 肠道内容物的pH | 第43-44页 |
5.2.5 肠道菌群丰度与多样性分析 | 第44-48页 |
5.3 小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实验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