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正反一体”现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正反一体"现象的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正反一体"现象的基本界定 | 第11-12页 |
·"正反一体"现象研究概述 | 第12-20页 |
·正反义同词研究 | 第13-16页 |
·正反义同词的争议 | 第13-14页 |
·正反义同词的类型 | 第14页 |
·正反义同词的成因 | 第14-15页 |
·正反义同词的解释理论 | 第15页 |
·正反义同词研究中的不足 | 第15-16页 |
·正反语素同词研究 | 第16-17页 |
·反义复合词的研究 | 第16页 |
·反义复合词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正反义同句研究 | 第17-18页 |
·正反义同句的分类 | 第17-18页 |
·正反义同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正反词语组合研究 | 第18-20页 |
·矛盾修辞格的界定 | 第18-19页 |
·关于矛盾修辞格的分类 | 第19页 |
·矛盾辞格的语义研究 | 第19页 |
·矛盾辞格研究的不足 | 第19页 |
·舛互研究 | 第19-20页 |
·舛互研究的问题 | 第20页 |
·研究范围及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范围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语词类的"正反一体"现象 | 第22-31页 |
·聚合层"正反一体"现象:正反义同词 | 第22-24页 |
·正反义同词的类型 | 第22-23页 |
·正反同词、施授同词和美恶同词 | 第22-23页 |
·内含同词、引申同词和假借同词 | 第23页 |
·正反义位的选择 | 第23-24页 |
·组合层"正反一体"现象:正反语素同词 | 第24-30页 |
·正反语素同词的类型 | 第24-28页 |
·极性对立、互补对立和异向关系 | 第24-25页 |
·累加型、偏义型和指它型 | 第25-26页 |
·正反语素同词组成的四字格 | 第26-28页 |
·正反语素同词的结构特点 | 第28-30页 |
·语义构成 | 第28页 |
·语法关系 | 第28-29页 |
·语用特点 | 第29页 |
·正反语素同词的词序理据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语句类的"正反一体"现象 | 第31-45页 |
·聚合层"正反一体"现象:正反义同句 | 第31-34页 |
·正反义同句的类型 | 第31-33页 |
·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 | 第31页 |
·直接表达型和附着符号型 | 第31-32页 |
·词语的反义和句子的反义 | 第32-33页 |
·言辞的反讽和场景的反讽 | 第33页 |
·正反义同句中矛盾的共存 | 第33-34页 |
·组合层"正反一体"现象:正反词语组合 | 第34-44页 |
·正反词语组合的类型 | 第35-38页 |
·两字组合与两字以上组合 | 第35页 |
·有否定词组合与无否定词组合 | 第35-36页 |
·短语组合与句子组合 | 第36-37页 |
·修辞格 | 第37-38页 |
·正反词语组合的特点 | 第38-40页 |
·语流义变 | 第38-39页 |
·语义类型 | 第39-40页 |
·整体特点 | 第40页 |
·正反词语组合中矛盾的消解 | 第40-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正反一体"现象的成因探讨 | 第45-65页 |
·语词类"正反一体"现象的成因探析 | 第45-56页 |
·正反义同词的成因 | 第45-50页 |
·中国文化的对偶思想 | 第45页 |
·词语假借 | 第45-46页 |
·词义引申 | 第46-48页 |
·因讹误形成的正反义同词 | 第48-49页 |
·语法原因 | 第49页 |
·语音的演变 | 第49-50页 |
·泛指和特指 | 第50页 |
·正反语素同词的成因 | 第50-53页 |
·词语的双音节化 | 第50-51页 |
·辩证和谐的思想文化 | 第51页 |
·语用实效 | 第51-53页 |
·语词类"正反一体"现象的整体认识 | 第53-56页 |
·阴阳耦合与和谐对立的思想文化 | 第53-54页 |
·相异性联想的认知方式 | 第54-55页 |
·语言系统论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页 |
·语句类"正反一体"现象的成因探析 | 第56-63页 |
·反语使用的原因 | 第56-58页 |
·正反词语组合的成因 | 第58-61页 |
·客观世界矛盾的普遍性 | 第59页 |
·主观世界矛盾的复杂性 | 第59-60页 |
·"逆向"的思维方式 | 第60-61页 |
·语用效果 | 第61页 |
·语句类"正反一体"现象的整体认识 | 第61-63页 |
·语义凸显 | 第61-62页 |
·言语整体论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5-66页 |
·本文研究的结论及前景 | 第65页 |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