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目和意义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语言教学视角下的学术写作研究 | 第12-23页 |
第一节 国外学术写作研究概览 | 第12-17页 |
一、 写作研究 | 第12-13页 |
二、 学术写作教学研究 | 第13-17页 |
第二节 国内学术写作教学现状 | 第17-20页 |
一、 教学研究 | 第17-18页 |
二、 教材研究 | 第18-19页 |
三、 学术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学术写作主体研究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评价理论研究综述 | 第23-38页 |
第一节 评价、评价理论与评价理论研究 | 第23-25页 |
一、 评价与评价功能 | 第23-24页 |
二、 评价与评价理论研究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评价理论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25-27页 |
第三节 Martin 的评价理论框架 | 第27-36页 |
一、 态度 | 第28-32页 |
二、 级差 | 第32-34页 |
三、 介入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学术论文引言的评价分析 | 第38-62页 |
第一节 学术语篇分析的篇章语义观与语篇构建 | 第38-43页 |
一、 语篇的层次 | 第38页 |
二、 语篇的三种结构 | 第38-39页 |
三、 学术语篇引言的两种语类阅读 | 第39-40页 |
四、 学术语篇引言:宏观语类与次语类的构建过程 | 第40-42页 |
五、 以词汇分析为取向的评价理论分析法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学术论文中的显性态度 | 第43-49页 |
一、 显性态度 | 第43-45页 |
二、 裁决和鉴赏:情感的体制化表达 | 第45-46页 |
三、 价值—学术语篇中鉴赏的主要表达模式 | 第46-49页 |
第三节 级差、态度与概念意义 | 第49-57页 |
一、 级性 | 第49页 |
二、 级差作用于显性态度的语法资源和其修辞作用 | 第49-50页 |
三、 隐性态度:级差作用于概念意义 | 第50-57页 |
第四节 发表论文与学生论文态度表达模式对比 | 第57-59页 |
一、 隐性态度表达模式对比 | 第57-58页 |
二、 显性态度与评价值正负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6页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62-64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64-65页 |
第三节 研究前景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一 学生论文文本 | 第69-74页 |
陈良(Stcl) | 第69页 |
王英男(Stwyn) | 第69-70页 |
崔佳男(Stcjn) | 第70-71页 |
王博(Stwb) | 第71-72页 |
刘蕾(Stll) | 第72-74页 |
附录二 学生文本评价态度构成(按 FR/FD 划分) | 第74-77页 |
附录三 学生文本评价极差构成(按 FR/FD 划分)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