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0页 |
第一章 布莱希特戏剧的创作与方法 | 第10-26页 |
第一节 戏剧创作的三个阶段 | 第11-19页 |
一、教育剧 | 第12-14页 |
二、史诗剧 | 第14-17页 |
三、辩证剧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戏剧美学方法——陌生化方法 | 第19-25页 |
一、布莱希特对舞台及演员外部因素的陌生化处理方法 | 第19-21页 |
二、布莱希特对演员表演的陌生化处理方法 | 第2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布莱希特戏剧美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来源 | 第26-50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阶级立场在布莱希特戏剧中的体现 | 第27-33页 |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立场——无产阶级 | 第27-29页 |
二、布莱希特马克思主义阶级立场的体现 | 第29-33页 |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布莱希特戏剧美学中的体现 | 第33-45页 |
一、布莱希特戏剧中的辩证唯物主义 | 第33-39页 |
二、布莱希特戏剧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 第39-45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与布莱希特开放性的现实主义 | 第45-48页 |
一、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 | 第45-47页 |
二、布莱希特对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解以及在舞台上的应用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布莱希特戏剧美学的影响和限度 | 第50-64页 |
第一节 布莱希特戏剧美学的影响 | 第50-60页 |
一、布莱希特与卢卡奇的表现主义论争 | 第50-57页 |
二、布莱希特对本雅明的影响 | 第57-60页 |
第二节 布莱希特戏剧美学思想的限度 | 第60-63页 |
一、布莱希特戏剧方法论的限度 | 第60-62页 |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布莱希特戏剧美学思想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