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美育论文--音乐论文

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中的实践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5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9-11页
 二、研究相关动态第11-13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13页
 四、研究界定第13-15页
第一章 中国民族器乐教育发展状况概述第15-25页
 第一节 中国音乐教育中的民族器乐教育概述第15-19页
  一、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概述第15-16页
  二、中国民族器乐教育源起第16-17页
  三、中国民族器乐教育中典型民族乐器特点第17-19页
 第二节 中国民族乐器教学模式演变第19-22页
  一、中国民族乐器教学1949年以前授课模式第19-20页
  二、中国民族乐器教学1949年——1999年授课模式第20-21页
  三、中国民族乐器教学2000年以后授课模式第21-22页
 第三节 初等教育中民族器乐教育发展概况第22-25页
  一、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形成概述第22-23页
  二、民族乐器在学校中音乐兴趣课堂的出现第23页
  三、民族乐器在小学民族器乐教学中受到的关注第23-25页
第二章 中国小学民乐社团的流变第25-32页
 第一节 小学音乐社团的建立与发展概述第25-27页
  一、中国小学音乐社团的形成与发展概述第25-26页
  二、中国小学音乐社团的存在价值第26-27页
 第二节 中国小学民乐社团的发展第27-29页
  一、小学民乐社团的意义及作用第27-28页
  二、小学民乐社团活动与民族器乐教学的关系第28-29页
 第三节 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中的地位第29-32页
  一、国家对民族器乐教学的重视情况第29-30页
  二、小学生学习民族器乐之益处第30页
  三、小学民族器乐教学在民乐社团中的发展现状第30-32页
第三章 中国小学民族器乐社团教学实证分析——以中关村第三小学民乐团为例第32-44页
 第一节 中关村第三小学民乐社团概况第32-37页
  一、三小民乐团总体情况概述第32-33页
  二、三小民乐团活动安排第33-37页
 第二节 中关村第三小学民乐社团二胡教学实证分析第37-39页
  一、二胡教学与排练基本情况第37-38页
  二、学生学习二胡的整体特点第38页
  三、二胡教学成效分析第38-39页
 第三节 中关村第三小学民乐社团琵琶教学实证分析第39-41页
  一、琵琶教学与排练基本情况第39-40页
  二、学生学习琵琶的整体特点第40-41页
  三、琵琶教学成效分析第41页
 第四节 中关村三小民乐社团笛子教学实证分析第41-44页
  一、笛子教学与排练基本情况第41-42页
  二、学生学习笛子的整体特点第42页
  三、笛子教学成效分析第42-44页
第四章 小学民乐社团的民族器乐教学论证第44-50页
 第一节 个案中民乐社团教学分析第44-47页
  一、中关村第三小学民乐社团之优第44-45页
  二、中关村第三小民乐社团之疑第45-46页
  三、解决中关村三小民乐社团问题的方案第46-47页
 第二节 小学民乐团对民族器乐教学的启示第47-50页
  一、小学民乐团对民族器乐教学的作用第47-48页
  二、小学民乐团对音乐教育培养的意义第48-50页
第五章 初等教育中民族器乐教学的必然性分析第50-55页
 第一节 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发展的可行性第50-52页
  一、教育部对民族器乐教学的重视第50-51页
  二、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的需求第51-52页
 第二节 培养小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重要性第52-53页
  一、增强学生民族情感的意识第52页
  二、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第52-53页
 第三节 民族器乐社团在初等教育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第53-55页
  一、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53页
  二、学生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提高的推动作用第53-54页
  三、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完善作用第54-55页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师幼互动中教师教育行为偏差研究--基于家庭文化资本的视角
下一篇:现实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竞争--以辽宁H初中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