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V+P+NP”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第9-16页
     ·“V+P+NP”结构句法层次划分及介词句法功能研究第9-12页
     ·“V+P+NP”结构中 P 的虚化及“V+P”的词汇化研究第12-14页
     ·“V+P+NP”结构个例研究第14-16页
   ·研究拟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及语料来源第16-17页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和方法第16页
     ·语料来源第16-17页
第二章 “V+P+NP”的结构特征考察第17-39页
   ·语音特征第17-21页
     ·V 的语音特征第18-19页
     ·NP 的语音特征第19-21页
   ·语义特征第21-34页
     ·方向类第22-28页
     ·方所终点类第28-33页
     ·对象类第33-34页
   ·句法特征第34-37页
     ·V 后大多不能带宾语第35-36页
     ·V 后一般不能加时态成分第36-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V+P+NP”结构中 P 的隐含第39-54页
   ·“V+P+NP”结构中 P 的隐含类型第39-41页
     ·介词必现第39-40页
     ·介词可隐可现第40-41页
   ·介词隐含的制约因素第41-52页
     ·语义因素第41-49页
     ·句法因素第49-52页
   ·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V+P+NP”结构中“V+P”的词汇化第54-67页
   ·“V+P+NP”结构的重新分析第54-56页
     ·跨层结构的重新分析第54页
     ·“V+P+NP”结构演变的不平衡性第54-56页
   ·“V+P+NP”结构中“V+P”词汇化的可能性第56-62页
     ·语音方面第57-58页
     ·语义方面第58-60页
     ·句法方面第60-62页
   ·“V+P”词汇化倾向的判定标准第62-65页
     ·语音标准第62-63页
     ·语义标准第63页
     ·句法标准第63-65页
   ·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总结第67-69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67-68页
   ·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非常规用法研究
下一篇:“左X右Y”格式的多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