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21页 |
·乳酸的结构和性质 | 第11-12页 |
·乳酸的应用 | 第12-14页 |
·食品工业 | 第12-13页 |
·生产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主要原料 | 第13页 |
·医药行业 | 第13-14页 |
·化妆品行业 | 第14页 |
·农业 | 第14页 |
·其它应用 | 第14页 |
·乳酸的生产方法 | 第14-17页 |
·化学合成法 | 第14页 |
·酶法 | 第14-15页 |
·发酵法 | 第15-17页 |
·乳酸发酵工艺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分批式发酵法 | 第17页 |
·糖化发酵并行式 | 第17页 |
·半连续发酵 | 第17页 |
·连续发酵 | 第17-18页 |
·固定化细胞及高密度培养发酵 | 第18页 |
·原位分离(ISPR)乳酸耦合发酵 | 第18页 |
·乳酸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生产现状 | 第18-19页 |
·乳酸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发酵法生产L-乳酸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 第19-20页 |
·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未来展望 | 第20页 |
·本研究课题的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材料 | 第21-23页 |
·样品来源 | 第21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1页 |
·培养基 | 第21-22页 |
·溶液 | 第22-23页 |
·方法 | 第23-25页 |
·pH 的测定 | 第23页 |
·还原糖测定 | 第23页 |
·L-乳酸的测定 | 第23页 |
·发酵液pH 的调节 | 第23页 |
·菌种活化 | 第23-24页 |
·种子培养 | 第24页 |
·发酵培养 | 第24页 |
·菌种保存 | 第24页 |
·玉米芯预处理 | 第24页 |
·菌种筛选流程 | 第24-25页 |
·计算方法 | 第25页 |
·试验设计 | 第25-29页 |
·菌种的富集与分离 | 第25页 |
·菌种的筛选 | 第25页 |
·种子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25-26页 |
·发酵培养基组分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 | 第26页 |
·Mn~(2+)、Mg~(2+)、Fe~(2+)的优化组合 | 第26-27页 |
·发酵条件对 L-乳酸发酵的影响 | 第27-28页 |
·玉米芯发酵生产 L-乳酸 | 第28-29页 |
3 试验结果 | 第29-51页 |
·菌种富集与分离 | 第29-31页 |
·菌种富集 | 第29-30页 |
·菌种分离 | 第30-31页 |
·菌种筛选 | 第31-32页 |
·菌种初筛 | 第31-32页 |
·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32页 |
·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32-35页 |
·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32-33页 |
·种子培养基装载量的确定 | 第33-35页 |
·发酵培养基对 L-乳酸发酵的影响 | 第35-41页 |
·木糖浓度对 L-乳酸发酵的影响 | 第35-37页 |
·发酵液中蛋白胨、酵母浸粉和牛肉膏的优化组合 | 第37-41页 |
·Mn~(2+)、Mg~(2+)、Fe~(2+)的优化组合 | 第41-44页 |
·发酵条件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 | 第44-50页 |
·接种量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 | 第44-45页 |
·发酵时间对 L-乳酸发酵的影响 | 第45-46页 |
·发酵温度对 L-乳酸发酵的影响 | 第46-47页 |
·发酵方式对 L-乳酸发酵的影响 | 第47-49页 |
·装载量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 | 第49-50页 |
·玉米芯L-乳酸发酵 | 第50-51页 |
·最佳处理条件的确定 | 第50-51页 |
·玉米芯L-乳酸发酵 | 第51页 |
4 结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