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23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 第10-14页 |
(三) 研究思路、创新之处和重难点 | 第14-15页 |
(四)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五)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9-23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23-30页 |
(一) 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 | 第23-28页 |
(二) 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三) 信息化环境的界定 | 第29-30页 |
三、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 第30-35页 |
(一)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二)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建构的方法 | 第32-35页 |
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目的 | 第35-39页 |
(一) 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问卷调查 | 第35-36页 |
(二) 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 | 第36-37页 |
(三) 问题分析及建模目的 | 第37-39页 |
五、以《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为典型案例的分析 | 第39-51页 |
(一) 案例简介 | 第39-40页 |
(二) 案例分析 | 第40-48页 |
(三) 特征概括 | 第48-51页 |
六、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要素提取 | 第51-57页 |
(一)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分析 | 第51-54页 |
(二)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关键要素调查分析 | 第54-57页 |
七、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建构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 第57-71页 |
(一) 系统要素分析 | 第57-60页 |
(二) 建立邻接矩阵 | 第60-61页 |
(三) 进行矩阵运算,求可达矩阵 | 第61-63页 |
(四) 对可达矩阵进行层级分解 | 第63-66页 |
(五) 模式的表达和修改 | 第66-71页 |
八、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第71-94页 |
(一)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实施 | 第71-82页 |
(二)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修订和完善 | 第82-90页 |
(三)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果和启示 | 第90-94页 |
结语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 | 第99-111页 |
后记 | 第111页 |